沒有人打擾白松,王亮和任旭都知道,白松現在站在大橋的最邊上,靜靜地站立著,並不是準備跳河...
...
......
白松要知道王亮現在在這麼想,非得掉下去不可!
...
咳咳...
白松腦海中,還是在思考父親發的十三個字。
這十三個字的意義非常重大,不僅僅是代表了一個線索,這裡面的資訊量非常大。
知子莫如父,知父何嘗不莫如子?
白松對這個案子瞭解得很深,對奉一泠的瞭解也很深,就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情報,到底需要付出什麼,他大體是能想象的出來的。
他此時才明白,秦支隊說的三方合作是哪三方;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支隊這邊如此容易的得知了那麼多關於奉一泠的多年前的原始線索,那麼輕易的獲得了DNA資料。
白松也終於明白了,秦支隊說的會提供的支援是什麼。
他一直以為,是分局對接了煙威市的刑警領導獲得的資料,但是現在想想,這種事,白玉龍怎麼會不知道?
煙威市就那麼大,老一輩的刑警部門的人,有幾個白玉龍不認識的呢?
即便白玉龍已從刑警崗位上退下卡,他也從未停止關注過奉一泠的案子。
正如白松不想讓父親擔心,這個事情從頭到尾也都沒有告訴父親,而白玉龍自然也明白,所以一直也沒有告訴白松他其實也在參與案子,不然只能讓白松分心。
兒子大了,這種事情,總不能一直守在身邊,不是嗎?
如果說還有人比白松更瞭解奉一泠的話,那麼一定非白玉龍莫屬。
當得知了天華市的一些相關線索之後,白玉龍就秘密地參與了這個案子的調查,不僅是他,當初跟他一起的很多老刑警都非常振奮。
但是時代變了,那個時候的很多刑警要麼已經退休,要麼已經身居要職,這些人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能繼續去忙活這個案子了。
九河分局在和煙威市局對接、共享情報的過程中,白玉龍逐漸發現了一個他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兒子比他牛批,基本上所有的新線索、新發現都來自於兒子那邊!
煙威市公安局秘密成立的專案小組,一直在分析白松這邊獲得的新線索,但是…一直追不上進度!
也就是說,這邊基本上就沒得到過什麼新的有用的線索,一直走在白松等人的後面。
這可真的是讓白玉龍漲臉的事情!人到中年,沒有什麼比看到兒子比自己有出息更高興的事情了。
這次來湘南,白玉龍已經不是帶隊領導,甚至他原本都沒過來的資格,煙威市局刑警支隊出於多方考慮,還是同意了白玉龍的申請。
近二十年的時間,市局刑警一代新人換舊人,沒幾個人認識白玉龍,這也使得他的存在感接近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