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一掌擎天> 第三百零八章 暫避鋒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八章 暫避鋒芒 (1 / 2)

田見秀有一些愣住了,對顧君恩的這一番長篇大論很是吃驚,沒有想到,對方反應這麼快,才思敏捷不足以形容。

如此短的時間,只是瞭解到事情緣由的大概輪廓,就有了這麼多富有建設性的提議,見解非常,眼光獨到。

然而,李自成卻是神色如常,並不覺得意外,反而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自言自語般般的回應道:“軍師,你的意思是...先完全控制住陝西,然後將兵力轉移,將戰場轉移到河南與江淮一帶,從而為宋先生創造機會,傾陝西各個根據地之力,全力開闢和發展山西根據地,進而就是河南。”

“是的,老大,一旦河南根據地發展成熟,就立即起事。”顧君恩一口答應道,進而面露誠懇之色,情真意切地又解釋:“老大,不能再任由他們朱家如此折騰下去了。否則,將會動搖華夏之根本,將會有更多的百姓遭難,成千上萬的黎民或死於戰亂,或是無力於天災,亦或是死於貪官汙吏的盤剝。”

說到這裡,顧君恩話語一頓,面露動容之意,語帶哽咽之感,略有懇求的繼續說道:“不能再讓這樣的世道繼續下去了,受苦遭難的,全都是那些老百姓。何況,還有一個後金在關外虎視眈眈,勢力越來越大。一旦皇太極完全收服蒙古各部,我華夏必遭難以想象之災。”

李自成當然明白,顧君恩不僅是想早一點結束這個亂世,民眾少受一點苦,更是對韃子忌憚不已!

作為清朝的前身,後金的總人口也不過是幾十萬人,兵力不出十萬。即便是入關之時,也不過是二十萬人。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靠的不僅是明軍的相繼投降,為其所用,蒙古八旗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否則,就算是清軍再如何善戰,就算多爾袞再如何的富有謀略,也震懾不住那麼多的明軍!

李自成依稀的記得,崇禎死之後,歷史上的那個李自成被清軍打敗,多爾袞帶兵進入關中之時,僅僅是一個南明,就還有百萬雄師尚存。

奈何,南明沒有吸取教訓,還在窩裡鬥,致使清軍有了可趁之機,一一擊破,收服明軍各部。

所以,聽到顧君恩這樣說,李自成立即意識到形勢的緊迫性,一旦皇太極完全收服蒙古各部,組建完整的蒙八旗,那就離清軍大舉入關為期不遠了。

“軍師,你說的不錯,的確該加快節奏,先將陝西徹底控制起來,然後傾力發展與開闢山西根據地,最後再圖河南。”李自成輕輕點頭,面露若有所思之色,眸子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進一步地說道:“一旦佔據三省,大事可定,推翻明廷統治,可在朝夕之間。”

“是的,老大。”顧君恩附和了一句,隨即繼續說道:“等到咱們起事之時,想必朝廷的時局早已是到了最陰暗的時候,所留之人大多都是貪生怕死之輩,能徵善戰的文官武將也該被崇禎自己解決了,或是被貶戍邊,或是被斬,亦或是以病體為由,辭官歸隱。”

在兩人一唱一和之時,田見秀臉上盡是興奮之意,插話附和道:“老大,軍師,根據從京師收集的情報,官場已經有了這種苗頭,一些官員相繼辭官歸故裡,說什麼頤養天年,或是照顧年邁父母。”

“嗯,這很正常。”李自成朗聲回應了一句,略帶感慨地繼續說道:“那些人胸有溝壑,懷有救濟蒼生之志,豈能會輕易與朝廷的那些宵小同流合汙?辭官歸野,乃是最好、最明智的選擇。否則,不會有太好的結局。”

鬥轉星移,轉眼之間,已經是十月份,西安府境內,終南山附近,李家軍與高迎祥部正在行軍,慢慢接近終南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