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TXT> 第三百零九章 偏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九章 偏袒 (1 / 2)

崇禎七年,農歷十一月這一天,京城之內,大殿之上,像平日一般,文官武將列站於兩側,朱由檢端坐於上方,眾人商談著後金入關的得失,對於一些文官武將進行問責。

等到一番廷議過後,崇禎直直地看向站於一側的張鳳翼,沉聲問道:“張尚書,韃子入侵關內,讓你們兵部論罪山西諸將的過錯與責任,事情辦得怎麼樣了?是否有了明確的結論?”

“啟稟皇上,微臣與兵部各位大人商議過後,經過一番查證和確認,致使皇太極禍亂山西大同府和宣府兩地,使得朝廷失去先機,巡撫戴君恩、胡霑恩、焦源清失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未能及時發現皇太極入塞,總督張宗衡亦有‘不敢戰’之罪,還有三鎮總兵曹文詔、睦自強、張全昌也有‘畏戰’之過,監視中官劉允中、劉文忠、王坤在韃子攻城之時,更是不戰而逃,未盡監軍之責。”

張鳳翼之言,在大殿裡回蕩,句句就像一個鐵錘一般,敲打著眾官員的心髒,讓他們震驚非常,話裡不僅滿含誅心之論,更是在扭曲事實。

然而,無人敢揭露其中的真相,所有人心裡都很清楚,皇上對於韃子極為敏感,寧殺過,不放過。更遑論,張鳳翼不僅極為受皇上重視,更有內侍紅人曹化淳的背後支援。

尤其是袁崇煥之事,更是歷歷在目,雖然過去了好幾年,但依舊時刻提醒和警戒著眾人。

崇禎端坐於上,俯視著眾人,看到群臣一副謹小慎微的姿態,那極為“恭敬”的神色,幾乎人人都是微微低頭,莫敢直視,崇禎就格外享受這種屬於帝王的至尊威嚴。

或許是後金已經撤出關內,京師之危退去,崇禎的心情已經沒有了那麼緊張,好了許多,張鳳翼剛一說完,不疑有假,當即端著架子,威嚴的朗聲說道:“既然如此,傳朕的旨意下去,總督張宗衡、巡撫戴君恩三人個子樟樹,並和三鎮總兵曹文詔、睦自強和張全昌俱遣戍,監視中官劉允中、劉文中、王坤亦充淨軍。”

這一刻,聽到這樣的判決,早已習以為然的文官武將更加心寒了,一顆心正在漸漸變冷,為曹文詔等人鳴不平,但又不敢多說什麼,生怕槍打出頭鳥。

就在這時,給事中顧保國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啟稟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所有人都是一驚,難不成,一個小小的給事中膽敢為那些人出頭?一些心思玲瓏的官員低眉信眼之間,偷偷瞄了一眼站於最前面的內閣首撫周延儒。

大神打架,他們這些小鬼最好的選擇就是看著,不要輕易站隊,表明立場。

“哦...顧愛卿,你還有什麼事情嗎?亦或是對朕的處理不滿?”崇禎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也懷揣著同樣的想法,覺得顧保國是想為那些人求情或辯解什麼。

“啟稟皇上,微臣對剛剛的置疑並無異議。”顧保國依舊保持著不卑不亢地身姿,聲音拔高了幾分,進一步地說道:“而是,皇上,微臣要參五省總督陳奇瑜,此人捏造事實,推卸責任,誣陷他人,皇上請看,這是陝西各地的官員送來的奏章,講述當時的實際情況。”

說話之間,已經下來了一名太監,將顧保國手裡的奏摺接了過去,快步折了回去,將其轉交於皇帝的手中。

這時,內閣首撫周延儒站了出來,一身從容不迫的氣質在縈繞,崇禎瀏覽奏摺之時,更是緊接著說道:“啟奏皇上,根據陝西撫按傅永淳等人上報,五省總督陳奇瑜在車箱峽圍困亂軍之時,主張招撫,亂軍並不是只有三萬五千多人,單單是其中的亂匪頭目張獻忠、蠍子塊、張妙手三人,就分別有兩萬一千三百餘人、一萬五百餘人、九千一百餘人。”

說到這裡,周延儒話語一頓,身體緊繃,一股極為憤怒的氣息迸發出來,彌漫在大殿裡,影響著眾人。

“皇上,窺一斑而知全貌,車箱峽圍困的亂軍絕不少於六七萬人。如此之多的亂軍,陳奇瑜卻說只有三萬五千餘人,並只派五十多人押送,微臣實在不明白,這怎麼可能不會出事兒?”

“還有,皇上,陝西各地的官員紛紛來報,在亂軍到達鳳翔府寶雞縣之時,五十多名安撫官大多已被殺害,或是被割鼻削耳,或是被捆綁,置於路旁,隨後才前往的寶雞縣城。”

“所以,並不存在寶雞縣知縣殺降一說,應該是知縣李嘉彥發現了一些端倪,看出了亂軍再次複叛,阻其進入城中。而且,寶雞縣的守軍並未與亂軍發生沖突,這一點完全與陳琦所講的不同。”

轉瞬間,即便是有些人早已知道這些事情,大殿裡還是為之嘩然,同時心裡也很清楚,兩派這是徹底撕破了臉,終於開啟了。

雖然崇禎的神色依舊如故,但心裡卻是掀起了驚天波浪,沒想到陳奇瑜膽子這麼大,居然敢這樣欺騙自己,瞬間就有了抉擇,但並未立即說出來,而是想繼續看看,大殿裡的群臣還會說些什麼。

身為陳奇瑜的兒女親家,張鳳翼始終都是閉口不言,沒有為其辯駁什麼。有著狐貍一般的狡猾和老謀深算,張鳳翼深深地知道,現在去為親家說話,不僅滅不了火,反而會引火燒身。

周延儒剛一說,立即就有一個禦史跳了出來,緊跟在他的後面,推波助瀾,將事情鬧得更大。

“啟稟皇上,關於此事,兵部尚書張鳳翼有用人不當之責。而且,事情已經十分明顯,亂軍根本就是詐降。陳奇瑜謊報軍情、捏造事實之時,兵部尚書張鳳翼也未予以考證清楚,此乃失察之罪,有同流合汙之嫌,還望聖上明鑒,予以嚴懲!”

朱由檢的神色已經變了幾變,神色陰翳的看了張鳳翼一眼,這才緩緩沉聲說道:“傳朕旨意,立即將陳奇瑜削職查辦捉拿到京城,接受審訊。至於兵部尚書張鳳翼,念在恢複登州之功,功過相抵,暫不懲戒,如若再犯,定當嚴懲。”

霎時,眾人流露出果然如此、不出意料的神色之時,不禁想起了剛剛被處分的那些人,哪一個不是戰功赫赫?然而,和張鳳翼的處置結果卻截然相反。

更何況,恢複登州之事,乃是諸將之勞,山東文官武將配合得當,怎麼就成了張鳳翼一人之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