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TXT> 第一百五十章 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章 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 (1 / 2)

最終,張溥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李自成的侃侃而談雖然中規中矩,但已經有了苗頭,正在往他猜測的方向演化發展,越來越明顯,讓人心驚,緊張不已。

“唐太祖李世民曾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一刻,在場的要麼是書生,要麼就是老學究,當然知道“人”是指的民,只是為了避帝王的名諱、李世民的“民”字,才以人代民而已。

李自成沒有停止,依舊在繼續,裝模作樣的學人家引經據典,一副滔滔不絕的樣子。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李自成突然卡殼了,似乎忘記了說辭,昨晚突擊死記硬背的名言,幹咳了兩聲,隨即轉而說道:“然而,無論是先賢孟子的那個時代,還是明君主政之時,百姓的地位何時被重視過?微末小民,不外如此。撇開土匪、惡霸等等這些宵小之輩不說,歷朝歷代以來,壓在百姓身上的兩座大山,一是皇家,二是官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宮的氣氛變得驟然有一些緊張起來,一種莫名的詭異開始彌漫,以張溥為首的這些老頑固更是心理咯噔一下,渾身一個激靈,暗道“不好”,就要阻止李自成。

費以君王,枉論皇族王室,那可是大罪!即便是在引據古人之言,若是被有心人操弄,後果很嚴重。不僅眼前的這個冒失而又狂妄的年輕人獲罪,就連他張溥也會跟著受牽連。

然而,阻止已經來不及了,這位大爺開始信步而行,走出這片區域,遊走在院落裡,嘴裡還在巴巴個不停。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中第,名聞天下,衣錦還鄉,榮歸故裡,光耀門楣。然而,這些讀書人之中又有多少真心是在做學問?又有多少人心繫天下?心繫黎民百姓?唐朝的房玄齡、杜如晦之輩,宋時的包拯、寇準之流,亦或是本朝的海瑞,好官清官,不過寥寥幾人,他們又能管的了多少?縱觀天下大事,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之人,一心為民的又有幾人?有多少人為天下、為黎民而做官?”

“不可否認,每個朝代都有好官,都有一心為民的清官,也有懲治貪官汙吏的衙門,更有高高在上的皇帝監視著這些官員。俗話說,天高皇帝遠,不管是刑部,還是禦史衙門,亦或是布政使,或者總督、巡撫,這些官員都可以監督官員。”

一番言論下來,引得眾人頻頻點頭,張溥也是微微情書一口氣。然而,李自成的話音一轉,有讓其將心眼提了起來,緊張不已。

“可是,這些管理官員的制度和措施,都是自上而下的,絕大多說又主要集中在京師。我剛才說了,天高皇帝遠,交通有這麼不便捷,遠的地方,傳遞一個訊息需要一兩個月都有可能。”

“問題就來了,被選派各地的官員即便是為非作歹,魚肉百姓,短期之內,朝廷的那些檢查部門很難起到作用。即便是到最後,貪官汙吏得到了律例的懲治,或是被收監看押,或是流放到蠻荒之地,亦或是被砍頭,被滿門抄斬,百姓得到的傷害已經無法得到彌補,僅此一點,不可謂天下百姓的悲哀,又無可奈何的一點。”

最後的一段話彷彿震耳欲聾的警鐘,極具有震撼力,使得眾人深思,久久不語,有一股壓抑的氣氛在彌漫。

李自成很滿意自己的表現,隱隱有一些自得。就在這時,一個突兀的聲音傳來。

“那請問閣下,您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割除這一弊端,針對這一難以根除的吏治毒瘤。”

李自成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循聲望去,見問話之人乃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眼窩深陷,身材消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