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倒輕省,好吧。嗯……其實也簡單,郡主早有準備,先是力排眾議,將晉陽讓給鮑敦,與他結盟,共同抵抗寧王。”
“鮑敦最在意者是他的家鄉汝南。”
馮菊娘笑道:“羅漢奇魯莽之人,幫了朝廷一個大忙,他從鄴城退兵之後,憤怒異常,將所有罪過都算在鮑敦頭上,也沒請示寧王,直接派兵去往汝南屠城。訊息傳來,鮑敦立刻宣佈叛寧,願意歸順朝廷。”
“請接著說。”
“寧軍勢大,郡主說只有鮑敦還不夠,又派人去往淮州勸說盛家。”
“歡顏郡主欲與盛家結盟,已不是一次兩次,連萬物帝的女兒都嫁過去,卻沒有取得成效。”
“確實,盛家極度不可靠,這回也是如此,但盛家十分害怕被寧王吞併,至少能派兵騷擾一下江東,令寧王不能全力北上。”
徐礎又想一會,“沒有比之更好的計策了。”
“公子以為能有幾成勝算?”
“要看。”
“看什麼?”
“看歡顏郡主如何處置朝廷內患。”
馮菊娘輕嘆一聲,“公子與郡主果然是心有靈犀,想到的事情都一樣,就是內患令人頭疼。朝廷缺個皇帝,濟北王合適,但是大臣們不同意,說是沒有子亡父繼的道理,至少也要是同輩人才行。可是塞外的那一個不能承認,濟北王再無子嗣,皇帝也沒留下一男半兒。郡主倒有兩個弟弟,但是輩份不對。如今只剩下一個人選,郡主曾有一個兄長,早年亡故,留下一個兒子,今年七歲,與大行皇帝同輩,大臣們同意,濟北王也沒有意見,但是郡主不肯點頭。”
“因為湘東王。”
“嗯,湘東王還在寧王手中,郡主雖然不能因家事壞國事,但是她說一立新帝,湘東王便是皇帝的祖父,於朝廷更成掣肘,因此她決定暫緩選立新帝,仍以大行皇帝的名義治事。”
徐礎不語。
馮菊娘道:“公子以為不妥?”
“歡顏郡主沒錯,但是……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塞外有何動向?據說晉王送來一顆人頭?”
“這件事……我不好說。”
“其實是單于大妻送來的吧?”
“原來公子猜到了,那就沒什麼可隱瞞的,晉王還是聰明,到了塞外很快就找出郡主安插在賀榮部的心腹之人,一刀殺死,還將頭顱送回來。但也僅此而已,晉王忙於平定塞外之亂,郡主說,除非中原再度大亂,他十有八九不會入塞。”
“歡顏郡主安排周密,勝算雖無十分,也有六七分,只是這一戰打得會比較久,鮑敦、盛家皆非可信之人。”
“走一步算一步吧,公子可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