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聰明人明白得就是快。所以你願意告訴我東都的真實狀況了?我的人只能遠遠觀望,不敢進城。”
郭時風咽咽口水,寧抱關是另一種人,他有點拿捏不準,“東都形勢危急,南邊有荊州軍,北邊有冀州、幷州和賀榮部之軍,東邊有盛家軍……”
“你往東去,是要勸說盛家?”
“勸盛家投向吳王,至少兩不相幫。”
“吳王有何打算?”
“他派梁王守孟津,降世將軍迎戰荊州軍,還派使者去秦州、漢州招降世軍……”
“遠水不解近渴。吳王但凡還有一點明智,就該趁各路敵軍尚未匯合之機,率領全軍先破荊州,南方若潰,北方自然不敢逼近。”
“我不知道吳王怎麼想的,我離開的時候,他還留在城裡。”郭時風沒敢撒謊。
寧抱關想了一會,“吳王肯定會全力迎戰荊州軍,他派你去淮州,不是為了拉攏盛家,而是迷惑盛家,讓他們以為吳王會採取守勢。”
“寧王高見。”
“可吳王不知道我就躲在附近,等他離開,我就去端他老巢,你以為如何?”
“妙計。”
“我可不會像吳王那麼心軟,奪城之後,立刻分給眾將士,到時再也不會有人埋怨我救出太后。”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寧王帶走太后另有妙計。”
“是嗎?說說你以為的妙計,我可以比較一下。”
外面還有慘叫聲傳來,郭時風強自鎮定,開口道:“天成皇帝被梁、蘭兩家挾去江東石頭城,雖然不受郡縣支援,至少擁有正統之名。太后乃皇帝生母,我以為寧王就是為此奪走太后,要用她的名義征服江東。”
“皇帝逃跑的時候都沒帶上親孃,又受外姓挾持,這時候卻會在意太后的生死?江東郡縣連皇帝都不服,能服皇帝的娘?”
郭時風急於保命,笑道:“寧王何不送還太后,一路上以此為名,替張氏皇帝平定江東郡縣?”
“我為什麼要替……”寧抱關恍然大悟,只憑數千河工,想要征服江東,難上加難,能趕到江東就是幸運。
他需要一個“名”,而太后正是極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劫持太后一下子變成神機妙算,而不是圖一時之快,可以緩解眾將的不滿。
“那我豈不是要當天成之臣?受梁、蘭兩家的欺負?”
“梁、蘭能夠挾持皇帝,以寧王之智勇,為何不能挾持兩家?”
寧抱關盯著郭時風,思索良久,“看來我還真需要謀士——好,我帶太后去江東,將她‘還’給張氏皇帝,順便給他當乾爹。”
郭時風稍鬆口氣,“寧王若要去往江東,宜早不宜遲……”
“不急,再等兩天,吳王若是早早帶兵出城,我還有機會搶佔東都,添些給養再去江東不遲。”
郭時風笑著點頭,不知道該如何提醒吳王,東都肘腋之處藏著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