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不能這樣就去,晉王心事縝密,單憑言辭難以勸動,非得先讓他見到實事方可。”
“吳王的意思是……”
“蜀王與寧王明早若能來我營中共議軍情,對晉王來說可算是‘實事’一樁。”
甘招拱手,“請吳王待我回信,寧王若不肯來,我自己來,誓與吳王共進退,他若肯來,也請吳王辛苦,再做軍主。”
徐礎還禮,“若得蜀王、寧王相助,義不容辭。”
甘招告辭離去,徐礎稍稍鬆了口氣,立刻帶著降世棒出門,又一次巡視全營。
降世軍將士對薛六甲早已心懷不滿,對降世棒的敬畏卻是與日俱增,他們仍堅信彌勒降世的說法,以為棒中必有神力。
徐礎獲得成片的跪拜,訊息傳出去之後,許多降世軍將士前投奔,大都無主,還有一些是從蜀王營中跑來的——他們只認降世棒。
對這些後來者,徐礎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時候給降世王報仇。
降世軍從來就不是一個聯絡緊密的軍隊,從薛六甲一直到最普通的兵卒,無不各有想法,降世王遇害,有人不以為意,甚至感到欣喜,有人卻鐵心要報此仇。
甘招倒是說了句實話,他歸還降世棒的一個原因就是應付不了這些復仇者。
徐礎召集頭目,將降世棒擺於主位的椅子上,帶領眾人一同跪拜,起身之後他說:“降世王早有預感,將會升天面見彌勒師尊,所以提前留下神棒,以為傳承。彌勒假借梁王之手,收弟子回到身邊,正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這個說法比降世王莫名其妙死於凡人之手動聽多了,立刻得到眾頭目的支援,許多人甚至認為這就是自己原有的想法,正好被吳王說中。
“可梁王仍是殺死降世王的兇手,咱們要報仇,對吧?”有人問道,對此感到困惑。
“是。”徐礎不可能完全扭轉頭目們的想法,該迎合的時候也得迎合,“但報仇之事,需由彌勒佛祖決定,佛祖既然曾假借梁王之手,自然也能再假借他人之手。此仇非是不報,時候未到,神意若至,我持此棒必有感應。”
眾頭目深以為然,一些人看向降世棒,希望瞧出一絲端倪來,最後一無所得,於是也相信吳王的說法。
徐礎盡力說服降世軍將士暫時放棄復仇,先集中力量對付城外的官兵。
凌晨時分,官兵恰好發起第一次大規模圍攻,火箭、石彈飛越城頭,引發多處火情,砸毀不少房屋,義軍傷亡寥寥,心中卻受到極大震撼,對吳王的勸說又多信幾分。
諸王全力守城,就連晉王、梁王也不例外,他們明白,官兵這是在試探,如果義軍不堪一擊,一切的出賣、投靠或歸順都將變得一文不值。
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官兵退卻,佈置更多攻城器械,開始更認真地對待叛軍。
徐礎擔心昨晚出城的孟僧倫,很快又有別的事情需要他操心。
寧抱關來了,與甘招同行,各帶十餘名衛兵,留在營門以外。
徐礎親至門口相迎,當著眾將士的面談笑風生。
到了營房裡,寧抱關道:“我真心奉吳王為軍主,不明白梁王、晉王為何生疑?是因為我沒將所有將士都送到吳王這邊嗎?可官兵四面圍攻,北城也需要士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