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騎在馬上,冷冷地說:“夜裡擾朕清夢,硬胖子該當何罪?”
“該當死罪。”樓硬一聽皇帝叫自己的綽號,心裡更加踏實,“可傳言實在不堪,臣聽在耳中,急在心裡,不敢稍有忽怠,立刻來向陛下請罪。”
“既是無稽傳言,何罪之請?”
“臣闔家上下皆懷一片赤心,容不得半點瑕疵。”
“嘿。”皇帝冷笑,轉向樓礎,“傳言與你有關,你怎麼不開口?”
“微臣以為陛下心中有數,因此不言。”
“哈哈。”皇帝說笑就笑,說停就停,“沒錯,刺客的確招供說曾去拜訪樓礎,與他商議刺駕計劃。”
樓硬大驚,拉著弟弟要下跪,皇帝擺手阻止,“可朕並不相信,你們知道為何?”
張釋虞警覺地站在一邊,不點頭、不搖頭,保持置身事外的姿態。
“陛下知道樓家人忠心耿耿,絕不會有半點邪念。”樓硬回道。
皇帝看著樓礎,“樓家只能保你一半無罪,另一半是你自己做出來的。朕問你,既有進諫之意,為何遲遲不肯開口?”
“微臣……微臣……”
“你以為歡顏郡主能騙過朕?她雖有卓爾之才,但是有些話明顯不是她能想出來的,什麼運糧之船搭載私物、地方官吏借假朝廷之威濫用民力……若非親眼所見,斷不會說得如此詳細。所以朕向長公主打聽,知道這原是你的進諫之辭,卻讓給歡顏郡主,對不對?”
“微臣惶恐,微臣知罪。”
“你好像很喜歡將自己的文章送與他人啊,先有‘用民以時’,後有‘勸急之諫’,因為你是禁錮之身,以為文章無用?”皇帝已將樓礎打聽得清清楚楚。
“微臣自以為聰明,逞一時之計,伏乞重罰。”
“賜你無罪。不管怎樣,你有進諫之心,甚至親去遊歷,以求眼見為實,就憑這一點,朕相信你不是刺客同黨,哪有一邊刺駕、一邊勸諫的道理?”
“陛下洞隱燭微,明察秋毫,微臣心中豁然,唯願能夠長侍陛下,不離左右,以效綿薄之力。”
皇帝撇下嘴,對這等諛詞不以為然,“但朕不喜歡你亂讓文章的做法,今後有話當面對朕講。”
“微臣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嗯,至於你的‘勸急之諫’,朕已明白,你不必再說,朕心中有數,該緩的時候自然會緩。”
“微臣仰觀山嶽,不解其高,擅自揣度,妄加議論,陛下擇其一二善者而思之,微臣心願足矣。”
“今後還當去民間多聽多看,但有所得,讓朕知道。”
“微臣遵旨,陛下有思民之心,天下百姓必定上感天恩,下盡己力,天成朝千秋萬代,皆源於此。”
皇帝搖頭,“算了吧,你還是多想進諫的事,說這等話,你比朝中大臣差得太遠,連你三哥都比不上。”
樓硬嘿嘿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