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後,有人從京城送來書信,太后賓天,九州同哀,一年之內禁止婚嫁,徐壎與田熟的婚事不得不延後,張釋清等人不願來回奔波,因此要在京城住上一年。
徐礎託此人帶一句口信,說是“知道了”,再無它話。
次年初夏,思過谷裡來了兩位意外的客人。
一位是劉有終,這麼多年過去,他竟然沒有變得更老,徐礎不由得懷疑他真有幾分仙氣。
劉有終當年棄晉王而南下,追隨寧王一陣,覺得不是長久之計,悄然離去,隱居江南山中,天下平定之後,他再度出山,仍以相人為業,名聲比從前還要響亮,遊走王侯顯貴之門,還收了一名徒弟。
徒弟姓周,名復始,自稱是徐礎故交,徐礎認了好一會才猛然想起,此人的確是故交,脫口道:“黑毛犬!”
周復始正是當年誘學館裡的同窗周律,竟然熬過了亂世,只是當不得官,隨劉有終學習相術,頗有所成,笑道:“當年賤號,徐先生倒還記得,我亦記得徐先生的那篇文章,‘用民以時’,這些年來所見所聞,我越發覺得這四個字似簡實深。”
得見故人,徐礎大悅,破例飲酒,一醉方休,與劉有終、周復始談天說地,卻不說時政,那兩人每次提起,徐礎都是隻聽不說,實在被問起,他說自己久不聞世事,無可評判。
師徒二人在谷中居住三日,告辭離去,徐礎送到谷外,心裡明白,自己透過了新皇帝的考驗。
初秋,二子徐篪從漁陽趕回,他受徵入京為官,順便省親,正好還能參加兄長的婚事。
徐篪給父親帶來一份特別的禮物,是兩本書,一本《詩經》,一本《尚書》,書很普通,來歷卻不尋常。
“當年先帝與鄴城王徵遼東接連不勝,天成亦有自知之明,去皇帝之號,改國號為遼成,向大楚稱臣,三年一貢,使者每次都要經由漁陽。去年使者經過時,將這兩本書送來,說是父親故人送來的禮物,使者不說故人姓名,我覺得不妥,所以今年才帶來。”
徐礎接過兩本書,翻了一會,笑道:“確是故人之禮,她想告訴我,雖居荒外,不忘詩書。”
“父親的這位故人倒有讀書人的氣節。”徐篪不明其意,又道:“我在漁陽聽說太后死得頗為蹊蹺,甚至有傳言說先帝駕崩之前就已做出安排。漁陽王頗為不安,擔心張太妃的安危,讓我入京之後詳加調查,父親以為……”
“用民以時。”徐礎回道。
“嗯?”徐篪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卻不明白它與自己所說的話有何關係。
“你進京為官,必受皇帝問策,你對‘用民以時’,別的事情不可多問,更不可多說。”
“是,父親。”徐篪不敢多問。
徐礎拿起故人送來的書,心靜如止水。
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入京,少不得會捲入諸多紛爭之中,但他並不擔心。
他知道,妻子入冬之前就能回來,思過谷將恢復熱鬧。
他知道,歡顏郡主已經安定下來,不用他再操心。
世事終而復始,每個終始卻各不相同,他知道,自己的計謀再也用不上了。
(全書完,明天還有一篇後記,發在微博上,全稱“冰臨神下的微博”,請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