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為天帶兵出營,擊敗一隊前來檢視情況的羌兵,他在戰場上依然勇猛,所向披靡,但是給自己制定幾條規矩:已被刺倒者、跪地投降者,不再補上一槊,四散逃亡者,全交給部下追趕,他只奔人多的地方衝鋒。
羌兵不多,五十餘人當中只有數人被殺,剩下的一半逃走,一半成為俘虜。
唐為天按計行事,在陣前將俘虜釋放,讓他們回去通報羌王許求:益州軍十日之內入涼,讓羌人做好迎客的準備。
徐礎並不急於入涼,他在等楊家人主動過來。
軍營每日向前移動數里,後面不動、少動,左家寨已被一把火燒掉,寨中的材料則被盡數搬出來,足夠這支數千人的隊伍建造龐大的營地,樹立無數旗幟。
唐為天每日帶兵駛出二三十里,卻再也沒見到羌兵。
紮營的第五日,涼州楊氏的使者來了。
前方道路盡被羌人所佔,楊氏使者只能繞行秦州,從軍營後方趕來,徐礎對此早有準備,特意留一千人守後門。
使者遠遠就見到營地沿路排列,一眼望不到頭,進營之兵滿眼盡是帳篷與士兵,不由得大驚,屏息進帳,禮數甚恭,稱徐礎為“尊使”,幾番客氣之後才改稱“徐先生”。
交談十分順利,使者對益州軍的到來萬分感謝,借道、借糧全然不在話下,只有一個要求,十日之內進兵涼州,與楊氏一同夾擊羌人。
徐礎搖頭拒絕,“不妥,此計不妥。”
使者立刻改口道:“十日太快的話,半個月也行。”
“五日之前,我已通告羌人,十日之內入涼,如今只剩五日,涼州卻要再延五日,令益州軍失信,不妥。”
使者笑道:“原來如此,沒有問題,我即刻返回說明情況,兩軍刻期併發,哪怕雨雪並至,也不能阻止涼州軍。”
雙方約好發兵的日期與匯合地點,使者留下一名隨從以做嚮導,帶其他人告辭,要連夜返回涼州。
次日,徐礎命營地向前擴張二十里,唐為天帶兵走得更遠,佔據一處山嶺,已能望見涼州界,但是仍沒有羌兵的身影。
第九天晚上,涼州使者趕來,表示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明日兩軍並進,他還帶來涼王的旨意,命令南涼官吏向益州軍提供糧草,戰後禮送出境。
徐礎也不客氣,收下旨意,立刻命人將它送往鐵鷙營中,然後邀使者飲酒,他酒量小,找別的將領過來相陪,自己找藉口告退,連夜穿過營地去找唐為天。
唐為天手下的兵卒只有兩千餘人,其中一部分是左家寨降卒,他們深知己方虛實,也瞭解羌人的實力,因此離涼州越近,越顯得恐慌。
徐礎召集諸將官,“明日發兵,楊氏大軍為主,益州軍為輔,此戰必勝。”
眾人心中稍定,徐礎談笑自如,與唐為天互相開玩笑,最後道:“明日我與諸位共赴戰場,奪下一城之後停下進餐,諸位共勉。”
眾人告退,唐為天道:“公子還是留在後面吧,萬一……”
“斥候發現羌兵了?”
“沒有,可許多人都覺得這不是好跡象,羌兵可能設伏。”
“羌兵不會設伏,必是以為這邊兵多,所以集中兵力要與楊氏決戰。”
“啊?羌王這麼笨嗎?”
“羌王不笨,我與他有過一面之緣,以為他是一個極有決斷的人,他以為益州兵多,但是遠來為客,主人若是大敗,客人自然退走,反過來,客人若敗,主人卻未必退卻,反要趁火打劫。”
唐為天想了一會,點頭道:“嗯,如果我是羌王,如果我以為益州兵多,也會集中兵力與楊氏交戰。”
“而且羌人與楊氏交戰多時,連戰連勝,士氣頗足,有必勝之心,對益州軍卻未必。”
“羌人這回還能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