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參軍為何不想辦法留下?”
“我思來想去,以後還要藉助中宮的勢力,最好還是不要與她撕破臉皮。”
徐礎心裡輕嘆一聲,“中宮要自己動手。”
“嗯?不可能,絕不可能。”
“中宮找出書信就會動手。”徐礎固執己見。
周元賓連連搖頭,“中宮的確害過一次單于,但是有外人相助,這一次她能得到誰的幫助?”
“中宮解決單于之後,就輪到咱們了。”
周元賓笑道:“徐先生的推測也不盡準確。”
“這倒是。周參軍多喝幾杯。”
周元賓飲一口酒,“襄陽之戰就要打完了,有驚無險,估計明後天就能傳來獲勝的訊息,單于願意,直接揮師渡江,若是不著急攻佔江南,就轉而進入洛州奪取東都,順便剷除梁王。如今是得單于歡心者得中原,唉,希望中宮真獲得了原諒,她當年所為,畢竟是為單于著想,希望單于能記得這一點。”
周元賓又變得嘮叨,開始想象單于一統天下之後,周家能獲得多少好處。
“晉王怎麼辦?”徐礎問。
“晉王……等到中宮的難題解決,我們周家自會想辦法挽救沈家。”
徐礎注意到周元賓說的是挽救“沈家”,而不是晉王,於是笑了笑,“周參軍主意已定,我不多嘴,唯有一句提醒。”
“請說,徐先生的提醒肯定有用。”
“儘量留一個備招。”
“明白,我這些天裡也沒白忙活,至少有三位大人不怎麼喜歡強臂單于,而且與我們周家關係密切,必要的時候能夠提供保護,甚至助我一臂之力。”
“擊敗襄陽群雄之後,單于十有**會去益州,他若立即出兵,周家無憂,若要整兵休息,周參軍則要小心提防。”
“益州?為什麼是益州?”
“洛州殘破,冀、並兩州另有塞外諸部救援,皆非單于當務之急,他要奪取益州,一是懲罰蜀王出兵不速之罪,二是要盡取益州糧食,為明年更大的攻勢做準備。”
周元賓點頭道:“徐先生說得有道理,蜀王也真是愚蠢,既然投靠單于,還要三心二意。”
“即便蜀王一心一意,也改變不了什麼,單于需要益州的糧草,蜀王供應不起,早晚還是會遭到攻擊。”
周元賓心情愉悅,能夠關心別人家的閒事,笑道:“徐先生也覺得襄陽群雄這次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