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真心話。鄴城能夠聯合諸州軍平亂,所恃者有二,一是賀榮部以為後援,二是各家皆有擴張之意。但這兩者也是軟肋,賀榮部只可為紙上強援,不可真的動用……”
張釋虞打斷道:“這話可不對,十萬騎兵呢,幹嘛不用?”
歡顏郡主道:“聽徐公子說完。”
張釋虞笑了笑,沒再插話。
徐礎繼續道:“各家皆願向外擴張,自然也要防備別家擴入自家地盤。所以荊州軍一退,淮州軍也退,兩州都對江東和東都懷有野心,怕對方搶先。而淮州軍既然撤兵,冀州軍也只能儘快班師,以免南邊之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此之謂也。曹神洗計已得逞,無人可破。”
張釋虞沒忍住,“說完了?還不知道是誰的計,甚至是不是計尚屬未知,沒準漢州之亂只是意外,荊州軍庸人自擾,壞了平亂之事。”
“即便此前無人設計,荊州軍一退,西京降世軍也會將之變成計策。”
“等冀州將士安全退回,鄴城自然無憂,問題是聯軍一破,再難聚合,諸州又將各自為政。”張釋虞將話題引回原處。
“所以世子需儘快登基稱帝,趁諸州混亂之際,先下手奪得正統之位,然後再圖號令天下。”
“就像徐公子佔據思過谷那樣?”張釋虞笑問道,“範門弟子可一直沒承認徐公子的‘正統’。”
“但他們也沒有另推‘正統’。”
張釋虞嘿嘿兩聲,雖然稱帝的人是他,他卻不能表現得太著急,需要聽歡顏郡主的意見。
歡顏郡主道:“此時稱帝,雖得正統,卻也會惹來諸州猜忌,如何應對?”
“稱帝之後,必須拉攏到淮州,只要得到盛家的支援,則帝位可穩。”
張釋虞道:“先不說是否應該在這個時候稱帝,晉城的強援不應該是賀榮部嗎?為什麼要拉攏淮州?”
“賀榮部有不臣之心,可借其力狐假虎威,不可引至身邊。淮州靠近冀州,互為犄角,盛家野心不著,憑此兩點,乃是最適合的盟友,世子便是將天下之半讓與盛家,也要將其爭取過來。”
“天下之半?”張釋虞邊笑邊搖頭,“可能是我想太得多,我隱約覺得,徐公子似乎特別不喜歡賀榮部,不會是因為我妹妹吧?”
徐礎拒絕回答。
歡顏郡主起身,“就是這樣,世子與我這就去見老太后,商議登基之事,之後是北託賀榮,還是南引盛家,再議。”
“兩王在外,登基不可操之過急……”張釋虞顯得很為難。
“兩王尚未出城,一同到老太后面前商議就是。”歡顏郡主當先出屋。
張釋清隨後,轉身向徐礎告辭,眨下眼睛,以示感謝。
孫雅鹿沒有跟出去,“徐公子這算是為鄴城出謀劃策嗎?”
徐礎搖搖頭,“這都是歡顏心中早有的想法,我說出來不過是為自保。請孫先生諒解,鄴城風雨飄搖,我無意為之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