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謀斷九州張釋清> 第二百四十三章 勸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三章 勸老 (2 / 3)

徐礎想了一會,點頭道:“郭先生高見。”

“我既然選擇留在吳王這邊,當然要盡心盡力替吳王著想,不敢稍有懈怠或是一點藏私。”

徐礎不得不承認,郭時風幾次改換門庭都能得到賞識,是有道理的。

“我也有意起用曹、管等老將,但他們……不是很情願。”

“哈哈,這點小事交給我,憑我三寸不爛之舌,今天必要說動兩位老將軍甘心為吳王所用。”

“事情沒那麼簡單,曹將軍與大將軍不睦,管將軍家人被吳兵所殺……”

“吳王想聽聽我要如何勸說嗎?”

“願聞其詳。”徐礎的確好奇,他也自認為是謀士,想知道郭時風的口才比自己好在哪裡。

郭時風稍稍整頓衣裳,拱手道:“先從曹將軍開始?”

徐礎點頭。

郭時風移動目光,向“曹神洗”道:“天成帝東躥,九州分裂,四海之內已無共主,曹將軍何不改投明主,再建功勳?”

這段勸說太過尋常,徐礎代“曹神洗”答道:“身為天成之臣,不能與天成同亡,已然愧疚,怎能改投他人?我不能為天成殉國,但也絕不能助他人滅天成。”

郭時風拱手,“曹將軍之忠,令人佩服。可外人皆說,天成之亡,非亡於皇帝幼小,也不是亡於高門爭權,而是亡於眾將無能。二十年前,天成趁五國昏庸,一舉而定天下,此時勢也,非人力也。二十年後,天成諸將紛紛露了原形,無它,時勢變化,人力不足以抗拒。”

徐礎笑道:“曹將軍、管將軍都不會受聽這樣的話。”

“可事實就是如此,官兵是有變化,將帥卻還是從前的將帥,為何滅五國勢如破竹,剿叛軍屢戰屢敗?”

“天成承平日久,將驕卒怠。還有,在曹將軍看來,第一個壞事的是梁、蘭兩家,第二個就是大將軍。”

“既如此,曹將軍何不挺身而出,證明傳言為錯?吳王也不要你對抗天成,只讓你去平秦、漢之亂,若能一戰而勝,眾人自然改口,說天成之亡與曹將軍無關。”

徐礎點點頭。

郭時風又道:“所謂名聲,蓋棺論定,大將軍一世英名,毀於一旦,身死而無可扭轉,誠可惜也。曹將軍兵敗被俘,替義軍治理東都,英名早已無存,唯一慶幸者,尚存餘年,有機會再創新名。曹將軍自求隱退,無益於己,無益於世,殊為不智……”

“不必再說了。”徐礎笑道,心中已有六七分信服,“對管將軍呢?他身體不好,家人被吳兵所殺,已是心如止水。”

郭時風再一拱手,向“管長齡”行禮,沉吟片刻,向吳王道:“管將軍家人都死光了?”

“只是留在城中的二兒媳等人,大兒媳與孫子逃走了,兩個兒子……我沒問。”

“好,這就夠了。”郭時風重新行禮,再向“管長齡”道:“兒孫是拖累,管將軍如今一身輕,可喜可賀。”

“哈哈,管將軍就算病得再重,也得跳起來打你,何況他至少還有孫子流落在外。”

“管將軍若肯起身,再好不過。”郭時風將目光挪回無人處,“管將軍雖有大名,卻非貴門,子孫流落,可有依靠?江東皇帝自顧不暇,梁、蘭專權,冀、荊諸州各自為政,張、奚為主,將門虎子可得託身否?”

“難說。”徐礎替管長齡答道。

“所以說兒孫是拖累,管將軍不想將‘難說’變成‘必然’嗎?如今湘東王將為洛州軍主,曹將軍自願為副,共同率兵西征,剿滅秦、漢亂賊,管將軍只需隨軍而行,就能為兒孫提出條件,吳王無不應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