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的膽怯令吳軍擁有更多時間,徐礎前後賓士,佈置鹿角柵和城外的營地,進城一次,與鮑敦商議,將隨軍家眷都送入內城,將士仍留在外城,分片紮營,查點人數,以備後用。
直到傍晚時分,守城之軍才初具模樣。
唐為天自告奮勇,前去檢視敵情,第一次騎馬,此後全靠雙腳,跑來跑去,通報官兵的動向。
官兵的人數在增加,但是沒有進攻跡象,同樣在陣線後方安營紮寨,看來是要等大軍到齊之後,再做打算。
徐礎真想發動一次突襲,卻找不到合適的將領與兵卒,心中恨憾不已。
入夜不久,徐礎終於第一次進到自己的中軍帳裡——那就是一頂很普通的帳篷,連旗幟都沒有,門口插著兩杆長槊,以示區別。
徐礎與諸將一同吃飯,商議應敵之策,也藉機觀察一下這些頭目誰堪大用。
徐礎雖是大將軍之子,其實並不擅長打仗,他得尋找幾名真正的將領。
千斤秤頗有人望,對兩軍交戰卻沒什麼想法,徐礎任命他為中軍將軍,守衛陣線到城門這一塊地方。
吳國滅亡未久,七族雖然衰落,子弟當中仍有不少人學過兵法,雖說經驗不多,在江東與官兵交戰時更是敗多勝少,但是至少懂得進退之術,徐礎任命他們為將校,分管兩千精兵。
至於荊州諸豪,徐礎選出兩部充當親兵。
一連串的任命之後,七族子弟明顯佔據優勢,甚至“奪取”了其他人的部下。
徐礎解釋道:“權宜之舉,待戰後重做劃分,將士仍歸舊部。”
沒人提出異議。
徐礎知道,肯定有人心懷不滿,但是此戰勝算不大,沒人願意爭搶將校之職。
“官兵立足未穩,我有意趁夜襲營,諸位以為如何?”徐礎問道。
諸將互視,宋星裁第一個開口:“首戰勝敗,關乎全軍士氣,我以為夜襲乃是妙計,願為前驅。”
徐礎大喜,他需要這樣一位勇將。
一名荊州將領也願參加夜襲,徐礎同意,讓兩人各去選出一百人,不必區分營屬,必要身體強建、膽大敢為者,並許以重賞,分別是全家人的一月口糧,以及過冬衣物。
徐礎送走諸將,單獨留下鮑敦,有些話他早就該說,一直等到現在,拱手道:“我知鮑將軍心懷疑慮,請問便是。”
鮑敦先是一愣,隨即笑道:“大都督曾說朝廷已將汝南城遺忘,結果卻派來官兵,以為我會因此而生疑慮嗎?大都督想多了,正因為看到官兵怯戰,我更確信天成將亡。”
徐礎心中稍安,“吳軍草創,我亦是初次與官兵交戰,分派佈置有何不足之處,萬望鮑將軍指點。”
鮑敦嗯了一聲,沒有謙讓,“守城我還有些想法,至於兩軍交戰,我也沒有經驗,我看大都督與諸將……皆非帶兵之人。”
“哈哈,讓鮑將軍言中了。”
“此戰無論勝敗,大都督都得找個人來幫忙。”
“銘記於心,其實我有一個極佳的人選,可惜此人不在這裡。”
宋星裁進帳,他已選好兵卒,隨時可以前去夜襲敵營。
“先去休息,四更出發。”徐礎對這次夜襲寄予厚望,恨不得親自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