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礎看一眼最小的孩子,見他摟著姐姐的一條腿,面露倦意,於是道:“讓孩子們去休息吧。”
“馬家子孫不分男女都要從小學**王之術,你我二人縱論天下大勢,這麼好的機會,他們不可錯過。”
兩個大些的孩子立刻挺直身體,拽著弟弟、妹妹的手,“太子”開口道:“我們要留下來。”
馬維欣慰地點頭,然後又向徐礎道:“光有武將不夠,還得有文臣輔佐,費昞之外,你可還有推薦?”
“天成老臣尚多,頗有可用之人,但我瞭解不多。”
“可有新人推薦?”
“範閉的幾名弟子不錯。”
“礎弟很看重同門之誼。”
“舉賢不避親。”
“哈哈,給我幾個名字。”
“嚴微、於瞻、安重遷。”
馬維點頭,“文武兼具,大梁可以平定天下了,礎弟以為最先從何處著手?”
“先奪冀州。”
“冀州早已歸順大梁。”
“南下淮州。”
“為何不是西進幷州?”
“並、秦兩州紛亂,得之雖易,守之甚難,梁軍分兵把守則處處力弱,專守數城則無濟於事。”
“嗯,有道理。然則南下淮州沒有這些問題嗎?”
“淮州盛家雖然近年來在外連敗,但是本州未受兵亂,物阜民豐。盛家不信外姓,色厲內荏,可一舉擊敗,盡得其民、其財,兵力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大增。”
“明白了,此計甚妙,再往後呢?”
“伺機而動,寧王若強,不妨與之結盟,劃江而治。寧王若接受,則梁軍可專心平定北方,但是無論如何先要爭取到益州的支援,以備日後南北決戰。寧王若不接受,則以守代攻,先在淮州站穩腳跟,消耗寧軍實力,同時派人出使四方,廣招天下豪傑。”
“如何能讓天下豪傑盡歸於我?”
“‘天下豪傑盡歸於我’乃是寧王的想法,馬兄當反其道而行之,允許天下豪傑自立,分封王侯,幫助他們‘不歸’寧王,此消彼長,梁軍終可勝過寧軍。”
“大梁擊敗寧軍,則天下豪傑自然歸服,不必急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