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劉建設反應過來,就被李廠長拉住胳膊,往廠裡走。
“你們可算來了,再不來廠裡就要停工了,你說好好的機器怎麼突然間就出故障了?”
“這要是耽誤了生產任務,我老李怎麼跟上面交代。”
來到某個大型機器跟前,看見一群老師傅愁眉苦臉的聚在一起商討。
劉建設簡單的詢問了一下故障原因,心裡大概有了判斷。
拿起扳手就開始維修起來。
旁邊一群老師傅竊竊私語,互相討論。
“你說,他能修好嗎?要不還是等毛子的專家過來再說吧,萬一沒修好,再修出其它毛病怎麼辦?”
“你可別瞎說,人家可是軋鋼廠最年輕的工程師,擅長的就是維修,要是人家修不好,機器只能報廢。”
“反正就是毛子過來,也是勸著咱們報廢,好賣新機器,還不如死馬當活馬醫,萬一修好了呢?”
“……”
半晌後,劉建設拿著一個軸承零件走了過來。
“有沒有鉗工老師傅?幫我做個零件?就是這個零件壞了,更換一個就行。”
李廠長連忙跑了過來,拿起零件就遞給一個老師傅。
老師傅拿起零件打量片刻,跑到車間內加工起來。
這個年代的老師傅們可謂是大師級別人物,在沒有量具的情況下,可以憑藉肉眼跟經驗,判斷出零件的尺寸。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當年百業待興,所有人才都緊缺。
易中海之所以在廠裡地位高,有時候甚至楊廠長都得服軟,不是他人品多好,而是他的經驗豐富。
可以這麼說,這個時代的八級鉗工,技術或許可以不好,但是經驗必須豐富。
人家給你個零件,你能給人家做出來,尺寸誤差還不能太大。
沒一會,老師傅拿著一個一模一樣的零件走了出來。
劉建設上下掂量,仔細用肉眼觀察一下,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尺寸誤差不大,應該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