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翰也不外如是,坐在這麼豪華的房間裡,周圍的人都對他畢恭畢敬,尤其是礦區的奴隸們,見到他的時候,猶如信徒一般,俯首跪拜,這樣的權勢和地位,讓舒翰也不禁陶醉其中。
不過他最終沒有深陷,末日的危機和現代的一切,讓他不至於在紙醉金迷中忘記自己的初衷,他趕緊坐直身子,繼續看起自己從趙晴天處買來的書,這一段時間,趙晴天又回去過一次,據說是因為他在實驗中發現了一種書上記載的微生物,寫了一篇論文,要交給黑鐵城中的醫療機構,為自己的評級而努力。
在黑鐵城,有很多現代專業的科技雜誌會留下來,比如《科學》《自然》《柳葉刀》但這上面的內容,經過亂世的折磨,許多知識已經斷代,根本沒有人能夠看得懂,因此黑鐵城便成立研究機構,其主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將這些殘篇中的內容補齊,趙晴天也是其中一員。
所以舒翰便拜託他再給自己買一些書,他最近從公司得到了不少的封賞,口袋裡的錢不僅沒少,還突破了一千金幣的大關,所以在半個月前,舒翰便又給趙晴天三百金幣,讓他幫自己去採買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趙晴天也認識了一些這個行當裡的老手,尤其是趙晴天出手闊綽,一次就是上百的金幣,這對於書商們來說,也是不大不小的生意,這年頭,賺錢可是很難的,尤其是隨著天行者的興起,古老的知識越來越不被黑鐵城的高層重視,他們這些書商連帶著生意也越來越不好。
這一點舒翰也曾經有過疑惑,透過趙晴天買的有關於遺蹟的書,大多數都是幾十年前的,最近幾年的卻很少,剛開始舒翰還以為是靠近現在的那些論文,有保密的必要,因此不對外出售,可舒翰顯然低估了這幫書商對於財富的渴求。
之所以沒有,完全是因為最近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黑鐵城對於遺蹟的考古興趣越來越低迷,尤其是理論上的支援越來越少,更多的還是願意把錢投入到開發部門和科技部門,這些實用的部門,開發部門便是為天行者們設計裝甲,武器的,而科技部門便是仿製一些基礎現代物品的,至於理論的搭建,則是少之又少。
這也是為什麼趙晴天會被趕出來的原因,這位仁兄,在醫院裡,據他自己所說,是一個天才(對此舒翰表示高度懷疑),但卻因為研究方向並不符合醫院的要求,因此幾經談話,但最終還是不改其道,為了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學術權威,便隨便找一個理由,發配到這邊疆之地。
對此舒翰是半信半疑,信的是前半段,黑鐵城對於遺蹟的考古投入開始下降,不信的則是趙晴天是一個天才,反正舒翰並沒有覺得趙晴天哪裡天才,但從趙晴天的話來講,也可以看出所謂古典科學流派,正在衰落,而天行者們為代表的天賦論開始往上升。
這是黑鐵城如今普遍的態度,這也導致論文的數量開始下降,而以此為生的書商們,自然也就賺不到錢了,畢竟作為中間商,他們需要依賴的是龐大的書籍量和龐大的購買人群,如今這兩樣則都開始衰落。
一方面黑鐵城的上層減少對於遺蹟的開支,讓他們的論文產出量變少,另外一方面,黑鐵城的上層經過多年的變化,已經從普通人佔多數,變成了天行者一家獨大,而這些天行者中,絕大多數,又都是天賦論的信徒。
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天賦要比一切都重要,神在誕下每一個生靈時,便已經決定了他是否高貴或卑賤,而他們天行者無疑是最為高貴的那一批,這些人佔據著黑鐵城幾乎全部的財富,非常的有錢,而他們對於遺蹟考古興趣寥寥,自然不會買書,而圍繞他們轉的人,雖然是普通人,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為統治者的他們不喜歡考古論文,他們自然也不敢有什麼興趣。
因此對於趙晴天這樣的大戶,一次可以出一百枚以上金幣的人,他們自然是覺得如同財神爺一般,在第二次帶書的時候,很多幾十年前印刷的老本都翻出來賣給趙晴天,花了這三百枚金幣的錢,足足給舒翰買了一百本書,平均一本才三個金幣,可以說是超值。
而拿到這些書之後,舒翰自然是欣喜若狂,在黑鐵城人看來或許是枯燥無味的東西,但在舒翰看來卻充滿文字的美感,畢竟他可是讀過現代論文的人,與現代論文那種枯燥的行文,乾癟的文字和資料相比,這些新時代的論文,就像是司馬公的《史記》一樣,總是帶著一種詩歌般的美感。
你可以說這不專業,但起碼讓舒翰這個門外人看的津津有味,他們總會用奇妙的比喻來形容一些現代的事物,然後為它們撰寫詩歌,就像是鏡子,有些人認為他是攝人心魂的妖器,還有的人則把望遠鏡當做是千里眼,以為是《西遊記》裡的神通,這種種奇妙的比喻,讓舒翰能夠把這些枯燥的論文當做是優美的文學小說來看,非常有意思。
同時裡面殘留的資訊也很多,相比起從前,如今黑鐵城的知識官制要更加的厲害,幾十年前的書裡,甚至還會記載一些更加詳細的東西,,而在靠近現在的這十幾年,書中很多東西都被模糊化處理,舒翰隱約可以察覺出這其中的變化,但對於他來說,這意味這什麼,尚且並不能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