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好男兒留什麼辮子> 第698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8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1 / 2)

“剪個辮子,還需要挑什麼時間?至於承諾的錢糧,孤乃大明楚王,一言九鼎,又豈能不給?但倘若天下人都如騰先生這般穿著東虜的衣冠,然後說自己是我大明的臣子,孤難道都要給他們錢糧?”

騰天綬老臉一紅,馬仲英的意思很明確,他的錢糧只能提供給明朝的軍隊,你平涼軍穿著清軍的軍服,怎麼好意思來索要錢糧,因此開口道:“這……!楚王殿下,這次大明和清軍決戰,平涼軍雖然未曾參與,但總有牽制之功吧,至於剃辮蓄髮,不過是個形式而已,只要殿下同意交付所承諾的錢糧,下官回返後,便請求我家大帥恢復漢人衣冠如何?”

馬仲英擺手道:“不必了,你去信王輔臣,就說孤說了,易幟換旗、割辮蓄髮、穿明朝軍服,這是孤的底線,滿清的十萬大軍都在孤的馬足下灰飛煙滅,康熙小兒更是在走投無路下上吊自殺,也不知是死是活,王輔臣若是識趣的話,理應自個到南都朝拜崇武皇帝,而不是擁兵自重,首鼠兩端。”

滕天綬也是川中名士,自詡辯才無雙,這也是王輔臣讓他來楚營商討錢糧事宜的原因,可他沒想到馬仲英根本不按套路出牌,而是直接點明王輔臣不應該想著繼續腳踩兩條船,而是應該一心一意地跟著大明走。

不過他也有幾分急智,沉吟過後,就回話道:“殿下……西安久攻不克,我家大帥光復川省後,已然奔赴陝西前線,朝見陛下,莫如等拿下西安再說不遲,只不過前線軍情如火,沒有錢糧,下官只怕戰事不順,若是被清軍打了反擊,川陝恐得而復失啊!要不,我軍先去辮換服,待解決了西安哈佔,再來南都陛見如何?”

思量來,思量去,馬仲英還是勉強答應了王輔臣的請求,點頭同意道:“也罷,既然軍情緊急,陛見之事便容後再議,只要平涼軍改弦更張,孤就命武昌調撥十萬石糧食和十萬兩白銀,押解四川,其餘的物資待夏糧收割了再行調撥。”

“就十萬石!”

聞得馬仲英同意調撥一部分錢糧後,滕天綬都囔了一下,想說些什麼,卻連忙止住,再次躬身行禮道:“下官多謝楚王殿下!”

“你一路遠來,也辛苦了,這樣吧,今日先在行在休息一天,明日隨孤一起返回南都,你既是王輔臣的特使,朝見陛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王輔臣麾下雖然只有四五萬兵馬,和擁兵十五六萬的楚軍相差甚遠,但楚軍連續征戰一年多,將士們急需休整,在這個節骨眼上,馬仲英認為還是先安撫住王輔臣,讓他和清廷死磕,待穩固了江南的統治基礎後,再解決他們不遲。

想要馬兒跑,就必須要讓馬兒吃的飽,但王輔臣卻是一匹桀驁不馴的烈馬,馬仲英自然不可能一下子把他餵飽,因此只肯先拿出十萬石糧食入川,至於割辮換裝令和朝見崇武帝,其實是給清廷看的,為的就是讓他們以為王輔臣已經完全倒向了大明這邊。

滕天綬雖然也知道馬仲英的意思,但楚軍剛剛取得如此大捷,氣勢正盛,形勢比人弱,也只能勉強答應了馬仲英的要求。

待滕天綬下堂後,依舊留在花廳的陳德便說道:“殿下,王輔臣包藏禍心,其軍攻入四川后,便進佔了夔門,堵住了入川門戶,明顯就是防備我軍,咱們再提供錢糧給他們,那不是資敵嗎?還不如趁大勝之餘威,出兵四川,把王輔臣趕回陝西去。”

馬仲英笑道:“孤又如何不知王輔臣狼子野心,不過,有鄱陽湖這場大勝兜底,孤量他現在也不敢和孤翻臉,柿子要按軟的捏,孤估計王輔臣這會已經北上,想著趁清軍新敗之際,拿下西安,好擴充他的實力,甚至爭奪天下的本錢。”

張紹遷急道:“殿下既然知道王輔臣有異心,那就更不能給他們錢糧了。”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孤要求王輔臣改弦更張,其意有二,一是從法理上,讓天下人知道王輔臣已然投明,他若再叛,必定會被世人恥笑,二是把清廷的注意力吸引到王輔臣身上,咱們花點錢糧,讓他們狗咬狗,豈不是更好?”

張紹遷更好奇了,他道:“殿下,您又怎麼知道清廷會和王輔臣死磕,而不會讓出西安以拉攏王輔臣?”

“呵呵,清廷一直標榜他們是天下共主,在南方吃了我軍這麼大一個虧,若是西北又鬧出明軍,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出兵剿賊,若不出兵,他們又何談什麼天下共主,王輔臣有五萬兵馬,十萬石糧食也只能撐兩個月,便是給了王輔臣,他也翻不出多少風浪來。”

自吳三桂反覆以來,江南戰事連綿十餘年,尤其是湖廣和廣西二省,民生凋敝的緊,因此楚軍的重心肯定是要放在恢復民生上,只有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才能在將來的北伐事宜上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除偽清朝廷,穩住王輔臣,讓他擾得清廷不得安寢,便是馬仲英給予平涼軍錢糧的一個主要原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