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諸將對鄭克臧理政之事並無異議,鄭經也不多言,轉頭就欲上馬,熟料入眼處,南面海域竟有兩艘海船駛來,看旗號,正是龍門島水師的將旗。
“龍門島怎麼又有船過來?”
這會劉國軒和馮錫範等人也看到了已經徐徐駛入禾寮港的兩艘二號福船,他們也想不通今年龍門島水師為什麼來的這麼勤。
“是黃副將,也不知廣西那邊是勝還是敗?”
隨著海船越來越近,劉國軒的心不由地一緊,作為明鄭軍事上的一把手,他自然知道如今的形勢有多兇險,東番之所以穩如泰山,靠的不光是強大的水師,還有尚之信和時下盤踞在廣西的明軍牽制,若是兩廣戰敗,那騰出手來的清廷斷不會放過大員的明鄭勢力。
西郭樓臺近水濱,
青山白雲相與鄰。
試問閣中誰隱者,
昔日先朝一漢臣。
鄭經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自入秋以來,就經常作詩詠景,而且詩中的含義都頗為哀怨,在看到龍門島船隻抵達後,無緣無故地又題了一首。
“黃副將來此,看來肯定是廣西的戰報到了,藩主,末將這就下去接人。”
陳神武跟隨陳永華多年,對軍務自然也是十分熟悉,對鄭經拱了拱手,就急不可耐地往碼頭方向衝了過去。
劉國軒和陳神武沒有看錯,來的正是龍門島水師副總兵黃進,在看到鄭經就在港口後,黃進就登上隨船的小船靠了岸,然後急匆匆地向碼頭口衝了過來。
“藩主大喜啊!大喜啊!八月底瓊州軍和彰泰所部四萬清軍在梧州決戰,瓊州軍大獲全勝,馬仲英擒殺偽清安遠平寇大將軍彰泰和清廷陝西提督王進寶,時下正揮軍進取桂林和柳州,桂省光復在即!”
黃進是瓊州軍取得梧州大捷後自請來東番報捷的,今年來過一次的他,自然知道明鄭勢力面臨的壓力有多大,故爾在開建之戰結束後,就急不可耐地再次趕赴東番報捷。
“你是說瓊州軍全殲了彰泰的四萬大軍?這怎麼可能?上次你來不是說馬仲英只有一萬五千多步騎嗎?怎地這半年不到,他就能和四萬餘清軍交手,就算他裹挾百姓入軍,可新徵之兵,如何有這等戰鬥力?”
“他們是怎麼打贏的?瓊州軍現在有多少軍馬?經此大勝,他們還會不會遵守當日的諾言,奉延平王號令?”
鄭經和劉國軒一聲兩問,只不過鄭經是疑惑瓊州軍的戰鬥力,因為他也知道廣西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火,根本沒多少兵可徵?瓊州軍怎麼可能擊敗四萬清軍?
劉國軒第一個想到的卻是瓊州軍能牽制多少清軍,第二個是怕馬仲英經此大勝,從而不再把東番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