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傳承……”
老太太口中反覆唸叨著這兩個詞,臉上流露出慈祥的笑容。“這也是好事。”
或許是觸景生情,老人腦海中關於一些過往的回憶漸漸清晰:
那是許多年前的清晨。
已經離家很久的張東臨帶著滿臉疲倦回來了……只是一向健談的性格,這次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寡言。
家裡很多人都看出來他有心事,卻問不出個所以然。
當時老太太心裡也著急,但更清楚自己這個小兒子性格的倔強,只能是默默陪著,直到半個月時間一晃而過。
當張東臨看著對面一臉擔憂的母親,最終還是鬆了口:因為觸犯到國內許多資本家的利益,導致得罪了不少人。利益衝突當中,如果繼續拖下去,恐怕這場風波會危及到自己的家庭……
生意場上,向來都是少數人賺大多數人的錢,這是資本的潛規則。當一個人想要強行去打破這種現狀,令絕大部分人都享受到福利?
那就不是做生意了,而是做慈善!
總而言之:太過理想化的人,身上終究會被打上格格不入的標籤,被周圍的人所不容。
張東臨還是敗了,最終輸給了人性。
損失了不少錢,同時還有一大部分資產都套在了房地產上沒能收回,那時候他真的成了一個光有大量資產,可身上只留有所剩不多現金的人。
“我還可以再賭一把,看看誰能笑到最後!”
“但是我已經有家庭了,我不是個沒有後顧之憂的人。”
“我同樣需要對他們負責任……”
當時兒子張楚晏剛降生不久,這件事張東臨並沒有跟妻子唐心媛說起過,反而是跟妻子編造了一個一起‘窮養兒子’的謊言。
其實。
等張楚晏長到了三四歲的時候,稍微懂事了一些,老太太也同樣問過像今天一樣的問題。“楚晏,你長大想要做個什麼樣的人呢?”
只是這孩子從小就是個不喜歡爭鬥的性格,佛系,與世無爭。當時睜著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回答:“我想跟我爺爺一樣。”
他爺爺?
老張因為戰爭年代身體落下了毛病,是個成天只知道下棋,喂鳥,連狗都懶得遛,喜歡搬一把藤椅院子裡曬太陽的人……
這個答案,成功把在場大院子裡的所有人都整懵了。
這志向?養老還是有點東西的。
當時家裡也有長輩說,等這孩子長大了,什麼時候有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到時候自然就有目標了……
這話或許是對的。
但是一個孩子的心性與脾氣,老話有云:“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