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家二師兄很怕死 文浩晚漁> 第一百八十章 殺死武田信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章 殺死武田信玄 (1 / 3)

「皇兒已先晉見父王,方來見母后。」母子相見暢談臺灣之所見所聞。乾隆皇帝已在位六十年了,近些年來龍體日加沉重,自知不久於人間,又無法早朝和大臣共商國事,時常以國事為念。乃出旨密召謹身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一班大臣入宮,乾隆對一班大臣曰「臉召眾卿,非為別事,因孤病勢危殆,服藥罔效,一旦夢赴南柯,難再與眾卿聚會,此則修短有數,非人力可挽回,惟杜稜江山,後慮甚大,故詔卿等入宮,付託身後之大事。太子年少,雖略具聰明,但未諳國政,且其素心疏豪,好逸樂遊,恐為宵小所惑,扶願眾卿各展經綸,輔之以正,務宜屯勉同心,直言進諫,莫負寡人託孤之重,則臉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眾臣叩首答曰「望我主保重龍軀,不需過慮,臣等職分當然,敢不盡心竭力以報陸下?」

乾隆聞言,即令謹身殿大學士代草遺詔,將善後諸般大事酌議妥當,翌日召太子入宮,將江山託與嘉慶。

乾隆託位後即行退位,自封「太上皇」,不理國事,安逸六年才駕崩。

謹身殿大學士等人奉乾隆之密旨擁護太子即位,太子登基,國號嘉慶,尊皇后為皇太后,加封文武百官,大赦天下,頒詔四方。

嘉慶自登基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朝野無事。一日在宮閒坐,思念遊臺灣情景,想起那少年林坤地借用尿壺一事,知他力大無窮,待人又彬彬有禮,可為將相之才,乃出旨召差官入宮,交與密旨,往小琉球召林坤地上京。

差官領旨,不敢遲延,順水路而行,未幾到小琉球,由自沙尾上岸,直赴林家,欽差讀完聖旨,宣林坤地即刻入宮面聖。林坤地領旨謝恩,第二天清晨即隨欽差回京面聖。

是夜林坤地一家人輾轉難眠,心想世居小島,不知朝廷禮數,不知如何事奉君主,前些日子冒犯君主,是否患殺頭之罪,或者聖上要我當內侍宦官,那不就絕後了?因他已娶妻,生了二女,還未生子,心想此去恐怕凶多吉少,但聖旨已到,不得不去,恐違君令滿門抄斬。

想了一夜,只好假裝重病不起,長臥在床,差官見他病體嚴重,延誤了數天,只好先行回去繳旨。

嘉慶君一聽林坤地重病在床,令差官三月後再傳他入宮。

三個月過後,差官再度領密旨前來,林家一見差官上岸,心急不已,叫林坤地隱姓埋名,改姓蔡,差官讀完聖旨後,林坤地家人說他一月前已重病身亡,恐負君命,望主赦罪。

欽差官一聽,人既然死亡,立刻回京稟告聖上。嘉慶君一聽林坤地已死,唉嘆人才難尋,開口說道「見死就罷!」並密令欽官送一對石獅到林家去,追封王爺,受君奉祿。

林家一接聖旨的一對石獅,因皇帝負有天命,口出有威嚴,眾山神土地不敢抗旨,隔日無病而終。

蔡家把他厚葬,並立了那對石獅子安葬於「龍蝦出海穴」茅草屋後方,正應了林半仙所預言「此龍穴生前不做官,死後必為王,接受萬民香火。」

現墳墓已遷,三隆宮王爺廟建造於此,接受萬民香火,每三年一科迎王爺盛會,應驗了死後為王之預言。

林坤地隱名姓蔡,那蔡家茅草屋重建成紅瓦厝,在三隆宮落脈處,為「七星墜地形」,出了很多人才,外地謀生皆成富有人家,現今屏東枋寮一帶的蔡姓富有人家大多數是小琉球人。

早在清代「琉球曉霞」就已經名列臺灣八景之一,海岸線之風光十分美妙,每逢佳節假日遊客如潮,但留傳於世的傳奇故事卻漸漸的為人淡忘了,只老一輩的人偶而閒談會聊起。

半月沉江穴

林半仙北上來到屏東市南方一個小村名叫「歸來」,小村雖小,但地勢雄偉,有很多靈穴聚結,人口不多,但地靈人傑。

歸來為平原龍之地,林半仙來到此地覺得心爽不已,在偶然的機會里,認識一位名叫王文信的農家子弟,為人豪爽又好客,林半仙認為此少年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一天,林半仙問王文信喜歡當官或是發財,文信說:「當官或發財我皆不喜歡,如有國丈可當,那才是人生一大樂事吧!」

「當國丈,那就是國王,也就是皇帝的老丈人了,那你的女兒豈非當王妃不可!」林半仙說。

「你不見那說書或演戲者說,國丈很威風,受人崇仰,威風凜凜,連皇帝都要敬仰三分,大臣也不敢得罪,又不必早朝,何其樂也!」

林半仙想,此人一定是戲看多了,痴人說夢,臺灣一個小地方,又沒有皇帝,那有什麼王妃或國丈可出。但既然叫『半仙』,朋友有這種願望不妨幫他完成。

有一天,林半仙來到歸來的一條小溪邊,此小溪水清如月,形如「新月」彎彎,面向屏東大武山,雄壯威嚴,林半仙心想:「得之矣!」此地如造一祠堂,必得祖蔭,要當王妃或國丈可也,至於是否可得,只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由天去安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