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眯起了眼睛,大叔也是真難。
“其他地方也都不行嗎?”
“哎,真不行,地方都很差,離公路又遠,喝水用電都不方便,修個房子也是一個空殼子,怎麼生活?”大叔搖頭。
“您是哪個村的?”
李華突然問道。
“濱南村。”大叔脫口而出。
“我叫李華,濱南村的第一書記。”李華沒想到,這大叔竟然是濱南村的人。
“哦,你好,你就是李書記啊,我叫李夢龍,我父親在家種的辣椒,全靠你才賣出去了。”李夢龍面露驚喜,“我爸還告訴我,那天有幾個小販來收辣椒,被他一頓臭罵,灰溜溜的跑了。”
李華有點恍然大悟的意思,那天,秦文松給自己打電話,說收購出了問題,然後自己跑過去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後趕不上李夢龍的老子一頓臭罵,竟是直接將販子罵跑了。
“大叔,老爺子是個熱心人,那天的事情還多虧了他。”李華感謝道。
“多虧什麼多虧,我老漢是被坑太狠,看到那些狗日的販子氣不過。”李夢龍態度完全轉變了,說話也溫和起來。
“不管怎麼說,他總是幫了忙。”李華笑道,“李叔,你房子如果不急的話,過幾天在考慮這個事,我在思考濱南村的發展,路,水、電、訊號,這些都在考慮之列,如果能夠爭取一條路過你們那裡,修房子可能就不用那麼愁地方了。”
李夢龍眉頭皺起,“我就是怕等不住,我弄好房子還得出門打工,不然這生活難過,兩個娃兒上學,等不起。”
“哎......”
李華嘆了一口氣,這種背井離鄉的生活並不是大家想過的,可是誰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李華突然想到了什麼,問道:“小孩是跟著你在外面還是留在家中。”
“在家啊,怎麼可能帶出去,帶出去也沒照顧,這幾天我在家,小孩天天跟著我,我今天要不是說來辦事,都走不脫人。”李夢龍道。
李華注意到,李夢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目光不由得憂傷。
“李主任,留守兒童在我們鎮很常見,而且,我們縣本身就是人口輸出大縣,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留手兒童就很多了。”
吳麗菲一直沒有說話,這時候她插了一句。
留守兒童。
這是一個因時代而誕生的群體,2012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留手兒童有兩千二百萬,這些人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一些客觀的諸如入學等原因,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
正是這種分離,使得獨自生長的兒童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心理障礙、孤獨無靠心理、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雖然很多人長到一定程度就化解了,但也有一隻在陰影裡面無法走出的兒童,從而影響了一生。
李華一隻都有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他也一直在想,是不是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
比如陪他們運動,陪他們玩耍,陪他們一起看看電影,讓她們每週和父母視訊通話,等等。李夢龍的這一席話,讓他決定加快這一程序。
“哎,現在的確也難。”李華嘆氣道,“在農村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之前,這些現實的矛盾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李書記,修房子的事,我先緩一緩,有什麼結果要通知我。”李夢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