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李華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除了產業的問題還說了縣財政撥付的那一億資金資訊,雖然這還涉及到齊峰村和五龍村,但先把濱南村的需求搞好。
聽到一個億的資金,大家都嚇了一跳。
“李書記,一億資金?”譚得勇似乎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麼錢基本上是沒有出現在身邊過,聽的最多的就是工業園區建設的資金。那是幾十億,但是和濱南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現在這一億是能夠用到濱南村的,這是什麼概念?把這錢分到每一個手中都能分三四萬。之前雖然有幾個專案,那都是百萬級別的,上億的投入,簡直是難以想象。
“嗯,這個訊息縣上在為民公司財務危機之前就下來了,嶽鎮長一直沒有告訴我,擔心我壓力太大。直到昨天晚上他才說了出來。”
吳大龍、曾萬軍、周柏生、崔文豔都十分激動。
尤其是周柏生和崔文豔。
駐村扶貧是為了帶領群眾致富,也給自己累積工作經驗,但是如果沒有資金支援,再好的條件,再好的想法那都是事先不了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他們也都清晰的認識到,如果沒有李華的第一步,根本就不會有後面縣上的大力支援,資金就更無從說起。所以,凡事都要先邁出第一步。
“李書記,如果不是你在我們這裡工作,這一億的資金落不到我們頭上。”譚得勇感嘆了一句,他覺得自己選擇是正確的,跟著李華,可以做大事。
濱南村歷屆的村支書,怕是都沒有他取得的成績大。最重要的是一舉兩得,不僅僅事業有成,村民更會得到實惠,自己也能跟著為民公司掙很多的錢。
李華搖了搖頭,雖然他也知道很多專案必須是先有了才會引起關注,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是當初濱南村村民的支援,這專案怕是難以立項。
而且,濱南村現代農業園的建設,依然處於埋頭苦幹的時候,雖然縣上給了一些建設資金,但是這些只是彌補以前的基礎設施欠賬。
如果要把特別燒錢的溼地公園開發出來,那還需要吸引更多的關注,尤其是注入遠東誠投這種公司的關注。
“這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大家改變現狀慾望很強烈,所以才會有這個專案的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把這個工作做下去。”
“我今天想和大家說的是,接下來的建設任務將更加艱鉅,我們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得勇、大龍、萬軍,你們會辛苦很多。文豔和柏生,接下來可能比你們原單位安排的人都都要重。”
大家都點了點頭,臉上滿是凝重,又充滿著期待和希望。
“李書記,我們一定會加油的。”周柏生道。
“今天大家去落實一下產業發展的事情,按合作社的思路動員,明天匯總情況。”李華安排今天的工作。
“好的。”眾人回答。
“五個村民小組,我們每個人負責一個小組,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上午開會。”譚得勇道。
“就這麼幹。”眾人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