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華在辦公室加班,吳麗菲沒什麼事,也到李華辦公室坐了一會,李華問了吳麗菲生活網有收穫沒,吳麗菲搖了搖頭。
李華拿著手機翻著看了看,真是沒什麼關注啊。
李華想了想,對著吳麗菲道:“吳麗菲,你明天去居委會那裡拍幾張照片,然後找幾個留守兒童取一些資料,有圖的話,也許說服力要強一點呢。”
吳麗菲點了點頭。聽到李華這句話,她心理就有了打算,網路推文很多,她也可以寫一篇正面的推文。為留守兒童謀福利,理直氣壯。
晚上,姚書海又將李華叫到了辦公室。
李華以為姚書海是要看給王部長的彙報材料,沒想到姚書海提都沒有提那個事情。
“李華,你對濱南村整村脫貧有什麼看法。”
李華雖然做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但無論談判聯盟也好,有機示範縣也好,便民服務中心也好,與建設一個村的情況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況。
要把一個村建設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對外要爭取各種資金政策,對內要平衡協調利益關係,絕不是敢想、敢做就能做到的。
姚書海不懷疑李華的激情,但還是有點擔心他主持濱南村有些困難,畢竟濱南村可不是那麼簡單,就算是在全鎮比起來,也算是情況比較複雜的村。
上一屆村支兩委換屆,硬是差點沒有換下來,還是派向副鎮長專門坐鎮,才勉強換了下來。
即便如此,濱南村的工作推送也十分乏力,基本就在全鎮最後兩名徘徊。
“濱南村的情況,並不簡單啊。”見李華在沉默,姚書海繼續說了一句。
李華看著姚書海,心道,“這句話倒是實話,今天已經領教了一次了。”
“姚書記,濱南村整村脫貧,不能單純的只看政策配套的資金,還要再致富方面下一些功夫,統一協調推進,兩條腿走路,這樣效果可能好一些。”
李華不確定徐鎮長和姚書記交流過生態農業園的想法,沒有第一時間丟擲來。
李華有這種眼光,姚書海毫不意外,但具體要怎麼做才是最關鍵的。
“你的想法很好,但如果能夠將整村脫貧得基礎夯實,要發展專案,招企業也應該要容易一些。你覺得濱南村適合做什麼?”
李華眉頭皺著,面色嚴肅,他在想如何丟擲生態農業園建設的觀念。
如果要說先和徐田明商量過吧,又擔心姚書海有想法,但是如果不說吧,他們早晚會談到這個話題。
“白天徐鎮長路過我辦公室的時候,順便坐了下,也問了我這個問題。”
李華想了想,與徐鎮長商量的事,還是必須說,但是稍微變一下。
“哦?”姚書海眉頭上揚,露出了一絲興趣。
早上姚書海和徐田明一起與李華談過一次話,徐田明和李華隨意交流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