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惡明新筆趣閣> 第五百九十八章 安定民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八章 安定民心 (2 / 2)

誰想到到了半路,居然遇見了那些團練,他們興高采烈的回來了,原來還沒有到那個千戶所的時候,千戶所的人就帶著整個千戶所的刀槍出來等候了,他們毫不可惜自己交出去的武器,並且保證自己這裡沒有剩餘的武器。並且十分親切的率領這些團練進入搜查。

這五百團練也是戰戰兢兢,生怕自己被這千戶的人算計了,不過從頭到尾,儘管心中提防,但是這千戶所從上到下的人都是熱情無比,客氣萬分,到最後被送出來之後,才知道自己的這次受降已經是順利完成。

其他的受降大都相同,同是漢人,也沒有必要動刀槍,對方如此強悍,卻不做蠻族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那也沒有必要抵抗了。

每收復一地,華州要做的就是丈量土地,登記造冊,並且有一個政策,就是民三公七的賦稅政策,實物繳納,無火耗,無其他的費用。

明朝的衛所實際上是明朝的官家的田莊,每年上繳的田賦在最高峰的時候已經是達到了大明田賦盤子的三成以上,軍戶種田的時候往往承受著和農村的佃戶差不多的賦稅,這種已經是辛苦之極,根本沒有什麼訓練的時間了。算下來,他們每年的繳納的田賦名義上也是華此次的政策所說的三成。

但是火耗之類,大明的賦稅花樣疊加起來,很多軍戶都要把自己一年的一半以上的收成交上去,想要過好一點的日子怕是不容易。遼鎮的情況之所以比其它的衛所強些,不過是遼鎮地廣人稀,軍戶們耕種的土地大一些,收穫的多些,留在自己手裡的也就跟著多些。

華州每到一地受降,除了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和團練之外,還有宣佈政策的收支文書和農官,每到一地都是丈量土地,重新分派。把各地的土地都是平均的分派在每個人的手中,之所以說是平均分派。

那是因為每個衛所,千戶所和堡壘耕種的土地裡面都有所謂的公田,軍戶除了修築城池防禦工事,訓練服役之外,還有就是耕種公田,這個工作完全都是義務性的,收成完全的上繳。

公田的收成並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的倉庫之中,這些公田實際上是遼鎮總兵和副將參將的私田,這些高階將官按照自己的級別的高低,在這個公田之中拿到自己應得的一份。

這也是遼鎮的總兵身邊的家丁親兵的能有幾千人這麼大的數目,就是因為遼鎮有這麼一份收入。

這些田地往往都是在距離衛所,千戶所和堡壘最近的,距離水源最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田地都是公田,遼鎮總兵和各級的軍官就是從大到小的地主,地主和佃戶之間沒有什麼情誼可講的,佃戶對地主永遠都有怨氣。

華州把這些公田分配到當地軍戶的手中,並且是確定了田賦的比例,等於是一下子送了一件大實惠給他們,人人手中多了些好田地,而且要少繳賦稅,利益這種東西是最實在的,頓時是惶恐不安的人心就轉了過來,偏偏這些好處只能是華州手中才能給,只有華州長勝這些政策才能長存。

不知不覺之間,那些遼鎮軍戶開始盼著華州軍一路長勝,當然,華州的政策不可能總是以招撫為主,每個千戶所抽百丁,原來的千戶和各級軍官,帶著自己的親兵家將接受華州的重新編練,變為團練。

但是不能駐守本地,需要離開原來的駐地二百里,而且每地團練,關外和遼鎮出身的人,人數比例必須是一半一半,團練使是關外的華州舊民,團練副使是遼鎮的遼民。

前面是華州的軍隊徐徐推進,後面是華州的招撫政策一項項的實施,遼鎮的一半以上的底盤,都被華州牢牢的控制住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