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帝的計劃
所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一個政權的穩固從來都是要和主政者是否牢牢的控制住軍事力量相關的,比如說華州,雖然是張亮,楊大,楊石頭等人分掌大軍,但是他們下屬的中高階軍官們都是聽從他們在正規程式上的指揮,這些軍官都是江峰當年親臨沙場征戰的老兵出身,對江峰都是忠心耿耿,這軍隊自然是堅固無比的掌握在江峰的手中。
在京師,不管是嘉靖皇帝還是文臣們,對於這個道理都是一知半解,也許是天下太平的久了,也許這些人僅僅是想要攬權,並不是要篡奪大明的天下。所以儘管文官們用調職架空在軍餉上卡脖子種種的方法讓軍隊聽命於自己,但是做到的也僅僅是如此了。
嘉靖二十年的九月,福建的漳州城被佔據對於京師的大佬們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小問題罷了,何況在漳州城的‘西班牙軍隊’根本沒有對外進行擴張,以大明的赫赫天威,說到底早晚可以解決,不需要太過掛懷。
九月十四,是湯沐日,也就是和現在的週末差不多,官僚們或者是回到家中休息,或者是尋歡作樂,各有各的安排,至於是值守的都是些下級的官員,這也是官場一向的規矩。說起來可憐,在朝中被稱為‘西黨’‘迂腐之輩’的川陝雲貴四省的官員,全部是這些下級的官員,最大的一個也不過是做到了員外郎的位置,而且年紀都不算大。因為從前那些做到高位年紀大的西黨,就會被朝中的佔據絕對優勢的東黨說服皇帝用“年事已高,為國操勞一生,也該休息”理由致仕踢回了家鄉。
虛君實臣,此時天下間的體制就是如此,沒有了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們的參與,一切的政令都沒有辦法決定和實施下去,所以在湯沐日的時候,可以並不誇張的說,這時候的大明政體是半癱瘓的。
不過這一天,從前也是虛應故事,壓根不管公務,直接也是回家的西黨們都是守在了自己的崗位上面。皇宮中有些負責採買的小宦官走出宮門之後,卻都是搖身一變,變成了拿著聖旨的傳旨太監。
這天下畢竟還是朱家的,嘉靖皇帝的命令還是被稱之為聖旨,京衛提督周林一向是信封三清祖師,湯沐日這一天,他這個級別的人當然沒有必要呆在軍營裡面,他把手下的六個指揮使都是聚在府上宴請。
御林軍提督的家宴當然也是珍饈滿席,這些武夫都是好酒之人,在京師這地方太平的久了,誰還會管什麼是不是外敵來襲,各個吆五喝六的興高采烈。周林也是哈哈大笑著不斷的勸酒。不過周林心裡面知道,這六個指揮使,真正算是自己人的也只有在陝西邊軍帶來的鄧化一人,其餘的都是勳貴世家的子弟,雖說不是當年京師商團的那些親信嫡系,不過卻都是這些年莫名其妙的升起來的,背後的人不用想也知道是誰。
那幾個軍官喝的高興,自然是不會注意周林時常的拿著眼睛看門口,好像是在在等待什麼人一樣。
突然間,外面傳來一聲尖細的聲音“聖旨道,京衛提督周林接旨!”
這個聲音一傳過來,剛才還是熱熱鬧鬧的酒宴頓時是安靜了下去,幾個指揮使紅著臉面面相覷,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回事,現在的聖旨若是沒有內閣的附署,根本執行不下去,皇帝也懶得自找這個沒趣。
說起來已經是幾年沒有聖旨下來了,幾位指揮還在發愣的當口,周林和鄧化已經是快步走到門口,畢恭畢敬的拜了下去,不多時,在周府家丁的引領下,一名年紀不大的小太監頗為遲疑的走了進來,以往這等傳旨的太監都是宮中頗有地位的角色,走近大臣府第的時候自有一股天家的氣派在,那裡會是這個樣子。
幾名醉醺醺的指揮互相對視一眼,都是有些遲疑的站了起來,畢竟是提督已經是跪了下去,自己也不好這麼站著,他們也都是跪在了周林的身後,小太監看著這些人都跪下去了,這才是穩定了心神,展開了手中的聖旨,朗聲的讀道:
“奉天承運……”
底下這些人,不是皇帝的親信就是勳貴的世家,也都是聽過聖旨宣讀的,每一次都是文縐縐的話語,說白了就是這些莽夫聽不明白,這次的聖旨除了第一句“奉天承運”之外,其餘的都是再白不過的大白話。
很簡單的意思,立刻拘押三位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這些人陰謀禍亂,危害社稷。聽到這個之後,最後跪下的那五個指揮使都是呆住了,不過反應的倒也是快,一個人立刻的站起來,指著來宣旨的小太監大聲的怒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