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資訊的交通還是極為的不方便,所以在南洋有很多事情,江峰並不知道。
現在朝堂上南北兩派為了皇糧的事情,爭論的不可開交,關外的墾殖莊園的事情卻沒有提出來,一是官員們還是知道墾殖莊園背後到底都是什麼人在做,皇帝未必不知道這個事情,而且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
二來是自己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京師的訊息傳回了江南,然後江南的訊息又是傳到了南洋。
現在江南的膏腴之地可以說都是開發的差不多了,農戶們也不是那麼太好對付,但是所謂關外的土地上用奴隸耕種這個思路倒是啟發了許多人,南洋的幾個大商人在雅加達和泗水兩個城市買下了大批的土地。
這些大商人都不是什麼善良之輩,或多或少的都和南洋的海盜有這樣哪樣的關係,甚至有個人就是六橫島雙嶼鄧獠的親侄子,手中自然不缺人手,而且在婆羅洲這個地方本來就是所謂的奴隸制度。
也不用自己動手去搶,先是花不多的錢買了大批的人口,然後直接就是開始了差不多的莊園經營。
糧食和各種作物的成本迅速的低廉了下來,這些商人們的權勢迅速的膨脹,特別是鄧獠的那個侄子,在福建廣東這種自來就是有出海傳統的地方,大批的募集人手來到南洋,這些人不是來當作奴隸。
而是作為捕奴隊和護衛隊存在,有了這些人的維持,莊園逐漸的擴大,有人算了這麼一筆帳,雖然說是海上的貿易和海盜的事情乃是暴利,不過算上各種各樣的風險,反倒是不如這種奴隸莊園的利潤保險。
江南的糧食商人和農民們的境況逐漸的惡劣下去,關外的墾殖莊園和南洋的莊園的出產糧食,逐漸開始打壓糧價,江南的農戶歷來是大明朝生活最好的一批人,不過這個情況也是逐漸的改變了過來,開始有些人支撐不下去破產,土地自然是被大地主們收購。
因為江峰的存在,海上的海盜都不敢囂張,很多人都是轉行在海上當起了商人,所以海貿比起三年前更加的興盛起來,因為這種興盛,所以對於蘇杭揚州松江出產的各種貨物的需求大大的增加了,更不要說,那些在仁川販奴之後,帶著銀子和空船直接過來購買,種種的增加都是讓手工工廠的廠主和商人們大發其財,同時也都是感覺到人力的不足,很多的破產的農民恰好是填補了這些空白。
各地的錦衣衛還是頗為盡心盡力的把各地的訊息匯總到京師裡面去,實際上,現在京師不管是嘉靖皇帝還是各級的高官們都是有些看不明白目前的形勢了,江南農民的境遇一向是被看作一個底線。如果生活最好的農民境況出現問題,那其他地方的農民更不用說什麼了,但是江南的農民開始出現破產,卻不是在災年,大明的府庫充盈程度已經是算是歷史上最好的程度了。
農民破產之後往往就是動亂的根源,不過現在的這個情況是,大批的農民都是被各個州府大大小小的手工工場吸收,若不是有錦衣衛的各種文書報告上來,朝廷上面甚至都不會覺察到這樣的情況。
很多東西,都是悄無聲息的作出改變,禁海的大令現在除了朝廷自己的水軍之外,已經是沒有什麼人遵守了,甚至沒有什麼人當回事,甚至在京師六部堂官的福利裡面,很多的稀罕玩意都是來自海貿之中,但是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上的事情都是一年或者兩年後才出現的事情了,在大門島這件事情過後,海上的所有人腦筋都是清醒了,大門島距離六橫島雙嶼這麼近,島上的鄧獠還有許七一向是裝作看不見,遠在千里之外的仁川江峰派出艦隊輕而易舉的就是打下了大門島,這島嶼很多海上的勢力過去拉關係的時候,都是看的明白,真可以說是堅固嚴密,但是據說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是土崩瓦解。
那些勇悍的倭寇都是有一千多人都是被賣成了奴隸,剩下的四五千人都是被遷出這個島嶼,誰強誰弱,誰在海面上的說話聲音最大,已經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