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駱一航年輕人嘛,還是喜歡央視發在網上的影片。
這回郭站長牛氣了,一魚兩吃,不光出現在農業頻道,央視新聞也是他。
還是照例的“飽飽好”作為開場白。
——
“飽飽好。”
“我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報道過清音農業文英時娟團隊培育的新品種菜用豌豆‘小滿一號’。”
“當時說的是,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有可能過一段時間,就能實現豌豆顛自由啦,一年四季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量大管飽還便宜。”
“這家清音農業啊,是真實在。跟川省各地農科院一起,吭哧吭哧就是種,短短不到一年功夫,試驗田擴大到了三千多畝。”
“有飽飽可能要問了,別的農作物不是種植試驗的時候,不是動輒好幾年麼,怎麼‘小滿一號’這麼快啊?”
“這就跟菜用豌豆的特殊性有關了,它要的是剛長出來的嫩芽,完全不管結豆子的嘛,也不管開花授粉,不管農時。而且在雜交育種過程中,使用了無限生長型豌豆譜系,並將其一直生長的特性保留了下來。”
“因此就可以快速種植快速生長,拿到資料後馬上擴大面積進行第二輪、第三輪……”
“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進展實在太快,產量實在太高,冬季與其他傳統豌豆品種所產的豌豆顛一起上市的時候,豌豆顛過於自由了。”
“價格一下子被打的很低,傳統豌豆種植戶基本到了虧本的境地。”
“川渝一直是豌豆的優勢種植區,除了氣候適宜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種植豌豆可以有兩份收入。”
“豌豆是一筆,豌豆顛又是一筆,但現在豌豆顛跌價,有長老賣不掉的風險。”
“因此啊,川渝人直擊問題核心,開展了‘以吃助農’行動,不就是產的多了賣不掉嘛,全給它吃了不就完了。”
“哎,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清音農業和農科院,需要在冬季進行‘小滿一號’抗寒及特殊區域種植試驗。”
“抗寒,就是冬季嘛,很好理解。”
“那這個特殊區域是什麼嗯?就是山地、貧瘠的土地、乾旱的土地、甚至鹽鹼地、板結地等等,不適合種莊稼的地方。”
“我們的農業工作者啊,對新品種作物的試驗,其實是有所偏向的,對這些差田能種植的作物,投入力度和支援都會很大。”
“因為好田種什麼都行,差田如果有新作物,經濟價值還高的話,那就代表著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啊。”
“所以這次‘小滿一號’的特殊區域種植試驗,農科院投入了近萬畝。”
“這些試驗田肯定會有產出,‘小滿一號’產量又如此的大。這些產出投入市場後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