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飽就不方便了,直接喊會笑場的,索性就叫老秦。
然後他還查到,唐史裡面,薩珊王朝派遣使者入朝23次,兩邊交流非常多。
這封信感覺就是兩國日常的通訊祝福。
看樣子幾年就有一回。
這次是算日子李世民五十歲大壽啦,派人過來送些禮物賀壽。
主要目的是保障商路,繼續做買賣。
看來兩邊主要的交流就是通商,保護絲綢之路暢通,其他沒啥需求。
那這個香球是哪來的?怎麼放一塊?
難不成……
鑑寶人馬上意識到了什麼,急急說道:“開啟,開啟那個卷軸,沒準是當時唐朝給的回禮,專門做成的波斯紋樣。”
這就說的通了啊,那個綢緞的,中間還有個軸的東西,跟國書副本放在一起,還能是啥!
“這紀錄的是一幅七世紀東方書法作品,我們就是看到了這一條才覺得也跟東方有關。”秦書飽說了一下。
展開了卷軸……
看到裡面的內容。
鑑寶人當場就瘋了,蹦起來高喊,“這尼瑪哪裡是書法作品,這是聖旨!唐朝的聖旨!”
“聖旨麼?”秦書飽探頭看了看,沒看懂,“上面寫的什麼。”
他認識中國字,但不認識繁體字。
對外國人來講,簡體字和繁體字是兩種文字。
更何況是唐朝的文字,文言文,他連聯絡上下文都沒辦法。
不過鑑寶人認識啊。
他先鑑定了聖旨的材質。
“軸為黑角,唐朝的規矩,聖旨發給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這是黑犀牛角還是黑牛角看不出來,光這一個軸就很有意義,能確定當時唐對薩珊王朝的地位等級劃分。”
“再看材質,背面應該是錦,寫字這面是綾,就是綾羅綢緞的綾,具體哪種錦不知道,對研究唐時候的絲織工藝也很有意義。”
“再看花紋,為祥雲、瑞鶴,這倒是常見,現今出圖的唐朝聖旨多數都是這種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