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天氣轉寒,對隋軍確實是越發不利,突厥人入侵時當時天氣依然很熱,軍士多身穿一兩件衣服即可,而到了十一月底,天氣急速轉寒,由於冬衣運送不及時,隋軍手腳大量凍傷,戰力大減。
反觀突厥人,他們雖然也是九月出徵,只是他們生長的北方遠比中原寒冷,早就備好了皮衣,而且他們遠比隋軍耐寒,隋軍感覺到手腳冰冷的天氣,突厥人卻絲毫不覺寒冷,雙方再戰,隋軍自然要吃虧。
因為冬衣的問題,虞慶則向後方發出了無數信使催促,高潁和楊弘兩人也是如此,無奈就是讓度支和工部兩位尚書抓破頭皮一下了也拿不出所需的的數十萬件冬衣,即使連十分之一都拿不出來,楊堅不得不命楊勇親自接管冬衣的工作。
在周時,除了禁衛軍,只有二十四府府兵算是募兵,一共四萬八千人,比如楊勇的玄龍軍正是其中的一支府兵,楊堅篡周後,對軍隊的改動同樣很大,府兵由募兵改成義務兵,戰時才從各州府徵集,戰後府兵立馬解散,迴歸州府,成為普通農民。這就是唐時戰後兵歸於府,將散於朝的府兵制由來。
大隋的募兵則只有十二府大將軍,這十二人統領內外禁衛部隊,直接隸屬於皇帝,這樣一來,楊堅才能牢牢將兵權抓在自己手中。
除了十二府兵士外,其餘士兵都是半兵半農,不但沒有軍餉,就是連衣甲兵器等物都需要自備,由於突厥人的入侵,朝庭一下子徵召數十萬大軍。人人都需要冬衣,一時間讓朝庭到哪裡籌及。
冬衣都是要一針一線縫好,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為了此事,楊勇也是愁眉不展,無可奈何,只得發動長安百姓,從府庫中拿出棉花和布料,要求大家一起為前線將士縫製冬衣。
雖然許多百姓熱情很高,不要報酬就到府庫中領取棉花和布料。但要做出一件合格的棉衣也需要不短的時間,何況庫房中的棉花和布料也不足予提供數十萬冬衣用量。
為了這冬衣問題,朝庭上下都在發愁,一個如此大地國家,竟能連數十萬件冬衣也拿不出,楊勇才想起現在的紡織是如何的落後,若是放在後世。一箇中等的成衣工廠就可以生產,想起那些年生產量數千萬件的羽絨服廠,楊勇更是暗暗咋舌,實在是無法相比。
對於紡織,楊勇知道現在的方法不要說和後世機器相比,就是手工好象也差得太多,一件棉衣,從種植,到採摘。脫籽,紡線,縫製……中間的工序非常多,若是對中間加以改進。增加數倍的效率不是不可能。
據他所瞭解,元朝時有個叫黃道婆的女子不知對哪道工序改過,生產棉布的效率一下增加了數倍,更別說珍妮紡織機,更是後世英國一個小小地島國稱霸全球的關鍵。
楊勇不由暗惱自己早沒有想起,若是能早幾年將心思放在紡織上,雖然自己沒有在紡織廠幹過,可是以後世的見識,總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可以改進,若是不行。還能提供一此意見找人研究,若是能增加數倍效率,沒準現在就不用為冬衣發愁。
只是現在就是要研究也來不及了。楊勇只得將已做好的冬衣先分給最需要的軍隊,讓史萬歲親自押著,以最快速度向虞慶則所在的大營送去,至於高潁和楊弘兩人的軍隊,則要繼續忍著寒風苦凍。
史萬歲地冬衣還是來晚了一步,虞慶則的主力部隊由於禦寒裝置不足,墮指者千餘人,作戰力大減,進退不能主動,無法接應達奚長儒,而達奚長儒所部更是失去以前的機動,在周盤被數萬突厥騎兵所圍。
是役,達奚長儒身邊只有二千人,在周盤與數萬突厥大軍作戰,眾寡懸殊,軍心為之震懼,達奚長儒神色自若,慷慨激昂,視敵人如無物,士氣因而復振,所部遭敵人衝擊,散而復聚,與敵殊死作戰。
達奚長儒早萌死志,率著部隊且戰且行,連戰三日,與突厥人接戰十四次,最後軍士手中的兵器折斷不能用,只得搶敵人的兵器,或者直接赤手與敵人相博,達奚長儒自己手皆見骨,仍奮戰不已,這隊隋軍本來就是精銳,又受到主將武勇的鼓舞,二千隋軍死傷十之七八仍誓死不降,殺傷突厥上萬人。
突厥士兵都是普通牧民組成,他們衝入中原,無非是想多搶一些中原的子女衣帛,面對這次看似打不垮的隋軍,他們害怕了,猶豫著不敢再進攻,想直接將剩下的數百人拖死。
突厥人打著如意算盤,這數百人大多有傷在身,又是缺少棉衣,糧食,拖上幾天不凍死也得餓死。遂停止了對達奚長儒所部地進攻。
達奚長儒身上五創,有二者傷勢前後貫通,其他戰士也大多傷勢嚴重,又累又餓,即使是鐵人也難予再戰,只得如突厥人所料,坐著等死。
虞慶則得到史萬歲押來的寒衣,終於可以重新出兵,他早就聽說了史萬歲的武勇,令史萬歲親自領著二千兵馬接應達奚長儒,當時突厥人還有一萬多大軍,見史萬歲人少,派兵迎戰,史萬歲帶著隋軍衝入敵陣,片刻功夫史萬歲連殺十餘名突厥人,突厥人記起與達奚長儒作戰的陰影,不由大駭,轉身便逃。
史萬歲輕易地將達奚長儒救出,達奚長儒二千大軍最後活著的只剩下一百多人,大將尉遲崇也沒於陣中。尉遲崇與尉遲迥有骨肉之親,不過,尉遲崇和楊堅也有很深的情誼,在尉遲迥反叛時,尉遲崇深明大勢,知道尉遲迥難予成功,為了避嫌,特令自己為囚徒請罪於楊堅。
平息尉遲迥叛亂後,楊堅並沒有對尉遲崇加罪,特加溫慰,命
入朝。置於左右,表面加予寵信,實際上還是不太這次出征,卻死於周盤,算去了楊堅一塊心病。
聽到尉遲崇戰死,楊堅對尉遲崇也生出數分內疚,尉遲樂長子尉遲義臣還年幼,為報尉遲崇為國家犧牲之功,楊堅特意將尉遲義臣接入宮中。給其改名為楊義臣,當成皇太孫撫養,並寫入族譜,歷史上,楊義臣曾為大隋立下多次汗馬功勞,不過,最後還是受到楊廣猜忌。解除兵權後病死,這是後話,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