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馬上叫人將那隻七斤重的黃河大鯉魚拿到廚房殺了,留宇文賢一起吃中午飯,並讓楊天、楊英等人一起作陪。
宇文賢已經三十歲,和楊天等人年齡相差太大,楊天只見過他兩三次,因此並不太熟,倒是宇文賢見到楊天親熱的很,一口一個表弟叫著,還給楊天和楊英他們每人都帶了禮物,送給楊天的是一部兵書,送給楊英他們的卻多是玩的東西。
楊天接過那兵書,大致翻開來看了一下,竟然是一本以前的孤本,裡面記載了李牧,白起等多名戰國時期名將的用兵策略,楊天大為歡喜,李牧無疑是楊天前世最敬重的將領之一,他率趙兵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創造出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若非趙國自毀長城,殺了李牧,六國能不能統一在秦始皇手中還末可知,就是能統一,以李牧的能力恐怕至少可以為趙國多延續數年國運。
如今大周的情景和以前趙國情景何其相似,同樣面臨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前者是匈奴,後者是突厥,大周的戰略比趙國當然要好,大周已一統北方,只是現在突厥人的力量也比以前趙國面臨的匈奴人力量要強,李牧對付匈奴人的策略,正好用來對付突厥人。
楊天知道自己這個表兄肯定費了不少心思,才弄到這樣的孤本,如今大方送給自己,也是難得,連忙道謝。
宇文賢連忙搖手:“表弟不用謝我,俗話說,寶劍贈英雄,表弟以區區二千人擊敗突厥二萬大軍,擊退十萬,就是李牧,白起再生,也不一定做得到,愚兄雖然是州牧,對兵事卻沒有什麼興趣,此書留在手上也是浪費,送給表弟正好合用,愚兄祝表弟也能象李牧一樣,徹底將突厥人擊敗,為大周解除北方邊患。”
此時大周雖然對突厥人又是進貢,又是和親,但從武帝去世之前起,整個大周就在為征伐突厥準備,只是天不假年,武帝在正要出兵時病死,征伐突厥之事只得暫停,如今被突厥人欺上門,有識之士都知道大周遲早要與突厥大戰一場,才能將北方穩定下來。
楊天笑道:“借表哥吉言了,若有朝一日出徵突厥,弟自然不甘人後。”
獨孤氏已指揮著丞相府的僕役將一道道菜端了上來,中間正盛著那頭七斤重的黃河大鯉魚,聽到楊天與宇文賢的談話,連忙笑道:“好了,這些兵事什麼就不要再談了,吃飯吧。”
宇文賢的嫡母獨孤梵天只做了兩個月皇后就被宇文護下毒害死,當時宇文賢才只有幾歲,三年後,宇文護又幹脆將明皇帝也毒死,扶植武帝登位,宇文賢五六歲就成了孤兒。
獨孤信曾將這個外孫接到自己家中住過一段時間,獨孤氏和宇文賢年齡相差不到一歲,兩人小時候相處過幾年時間,獨孤氏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外甥也有幾分感情,見他上門,心中高興,說話聲音都透出幾分喜悅。
聽到獨孤氏催促,兩人只好相視一笑,在獨孤氏的指揮下入座,飯桌上楊堅也是有說有笑,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飯後不久,宇文賢起身告辭,楊天將宇文賢親自送出府外。
楊天送完宇文賢,重新回來後,楊堅已在書房召見侄兒楊雄問話:“你不是說宇文賢和宇文招密謀嗎,那今天宇文賢為何送上禮物?”
楊雄愣了一下才道:“丞相,不知畢王送的是何禮?”
楊堅將禮物大概說了一下,楊雄道:“丞相,畢王這是包藏禍心,在諷刺丞相。”
楊堅疑惑的問道:“這是何解?”
楊雄道:“他送狐裘給伯父,正應了一個罵人的成語狐假虎威,七者缺也,七斤鯉魚便是缺理之意,不能為什麼單單送七斤重的大鯉魚,不送六斤,八斤?”
楊天剛好聽到這句,他已看出宇文賢膽小慎微,絕無可能敢暗中諷刺自己父親,推門笑道:“如此解釋太過牽強,不然他送我的兵書又怎麼說,我看宇文賢倒是有和我們加強聯絡,表明投效之意,能有這麼一個王爺在我們身邊,對大周無疑會起到很大的穩定作用。”
聽到楊天的話,楊堅頓時覺得頗為有理,正要贊同,楊雄忙道:“世子,千萬不可給宇文賢矇蔽,他送給世子兵書,包藏陰謀更大,白起,李牧是什麼人,他們雖然戰無不勝,卻全部落的個身死族滅,何況他單單送世子兵書,豈不是道世子只可為將?”
楊雄雖然是楊天二叔的兒子,但楊堅二十六歲才娶獨孤氏,所有楊天身為大房長子,反而比楊雄小了八歲,按理楊雄為兄,只是楊堅當上大丞相之後,楊雄已不敢在楊天面前以兄自居,而是以世子呼之。
楊雄的話,讓楊堅心中猶如堵了一根刺,這些禮物是宇文賢無意送的,還是真有其含意,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好,雄兒,繼續加強對宇文賢的監視,如果有異動,馬上下了他的兵權。”
“是。”楊雄興奮的應道,有了這條命令,他等於隨時可以將頭上的這塊石頭搬掉,只是楊堅的命令尚不能讓他完全滿意,繼續問道:“如果他反抗如何處理。”
“這個……”宇文賢一直對楊堅尊敬有加,一口一個姨夫也叫了快十數年,只是這些和大業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最好活捉,若是不行,就殺了。”
“是。”楊雄總算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楊天在旁邊聽得暗自警覺,自己這個父親已流露出多疑的毛病,自己看來以後也要多加註意,否則就有能落得被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