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高郡此時已成為一座巨大的工地,這座城池太重要了,突厥人一退,大周馬上集中全力搶修此城,只是城中原先的居民都被突厥人的彎刀化成了皚皚白骨,剩下的人口只有十之一二,只能從後面調聚大量軍隊來修建,並慢慢遷移百姓充塞。
李崇仍然是平高郡的郡守,有申國公李穆的關係在,楊堅自然不會輕易得罪,平高郡丟了,李家的祖墳都有可能要被突厥人刨掉,李穆聽到時差點氣得吐血,若是他自己的兒子,說不定一怒之下會把李崇拘回京中,只是對於這個死去的兄長兒子,李穆多少有幾分憐惜,沒有窮追。
“閃開,閃開。六百里加急。”一名信使插著標旗,激起滾滾煙塵,朝平高郡快速奔來。
聽到喊聲,平高郡的守城士兵連忙將臨時修建大門前面的拒馬搬開,駛過來的騎士對正在重修的平高郡連多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換過馬匹又重新朝前滾滾而去。
許多人停下手中的活計,疑惑的望著遠去的信使:“出什麼大事了,竟然要用上六百里加急傳遞?”
“看什麼看,趕快乾活,國家大事,豈是你們能管的。”監工小頭目吆喝起來。
眾人想想也是,叮叮噹噹的聲音重新響起,只是沒等他們幹多久,又傳來了馬蹄聲,同樣喊道:“閃開,閃開,六百里加急。”
眾人愕然,短短半個時辰,竟然連過了兩位傳遞六百里加急的信使,六百里加急是大周目前最快的訊息傳遞速度,京城定然是有大事發出。
第二騎在平高郡換馬過去後,眾人再也忍不住議論起來,紛紛猜測是不是大周哪兒又起烽火了,如今突厥人被擋住,剩下的就是南,梁兩國,要不就是那個王公大臣造反。
這次連李崇心中都突突直跳,監工們也忘記催促大家幹活,都伸長脖子望著遠處正在消失的煙塵出神。
楊天正在指揮五原郡的居民捕魚,五原郡以前的居民除了農耕,大部分就是放牧,沒有捕魚的習慣,有也只是用在溪水裡的小網,楊天只得組織人連夜織網,花了三天時間才織好了兩面大網,可以用小船直接拖著下水。
這裡的魚兒比想象中的還有多,往往一網下去就能撈起數百斤魚來,看到那些活蹦亂跳的肥魚,岸上的人都高興裂開了嘴,他們又有了一項新的食物補充,不必擔心捱餓。
遠處一騎急速而來,到了楊天身邊,還沒來的及下馬,便大聲道:“報,大將軍,京城送來六百里加急,請大將軍趕快回府。”
楊天二話不說,將赤影招了過來,翻身上馬,頓時“潑刺,潑刺”的馬蹄聲響起,後面的十餘名親兵連忙跟上。
到了五原郡臨時的大將軍府,楊天一勒韁繩,赤影輕嘶一聲,已停了下來,楊天跳下馬背,快步朝裡面走去,邊走邊問門口的親兵:“誰送來的六百里加急,信使現在在哪裡?”
親兵剛要回答,遠處一陣馬蹄聲傳來,人還未到,聲音先到:“閃開,閃開,六百里加急。”
楊天愕然,難道剛才報信的親兵未卜先知,稍一呆,信使已來到楊天跟前急停,他跨下的戰馬腿一軟,已是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差點將信使摔倒,信使顧不得倒地的馬,將一個大大的信封交到楊天身上:“大公子,老爺的六百里加急。”
楊天認出這名信使正是父親身邊的親衛之一,大吃一驚,正要將信封拆開,剛才被問話的親兵提醒道:“大將軍,裡面還有一封六百里加急。”
楊天停止了拆信,急步走進裡面,大廳裡面已坐滿了人,史萬歲、達奚洪、李綱……玄龍軍在五原郡的高層幾乎都來到了,顯然是被前面的一封六百里加急驚動。
裡面的一名信使也是楊堅的親衛,見到楊天,臉上頓時一喜,從懷中掏出信來:“大公子,老爺的六百里加急。”
這封信比第二封信小的多,可是也極厚,楊天先將它拆開,抽出了信紙仔細觀看,臉上的神色越來越驚訝,心中激動萬分:“來了,終於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