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遼陽民戶也覺察出來了什麼,各自購買了生活必需品之後,老老實實的呆在家中,在遼陽有幾處地方是沒有民戶居住的,一是兵營,二是總兵府,監軍太監的府邸,還有薊遼總督的別業。
到了下午,在城頭上計程車兵突然是接到了命令,說是大帥體恤他們的辛苦,決定安排士兵換防,守城計程車兵自然也不願意呆在第一線送死,聽到這個命令都是歡天喜地的,不過看到那些輪換計程車兵倒是讓他們驚訝了一下。
卻都是帥府的親兵家將,守城計程車兵普遍驚訝的是,這些人居然也要守城,平實這些驕兵悍將的都牛氣的要翹到天上去了,每日裡面只是知道拱衛在大帥的身旁,那裡願意幹守城這樣的下賤活計。
不過親兵過來守城,讓聰明人愈發的證明了自己昨晚的判斷,判斷歸判斷,誰也不會傻傻的在這個時候去說什麼做什麼。
守城計程車兵和城內一些軍隊,都接到了命令,說是守城大事生死不定,大帥的恩典,決定讓他們和家人團聚,只是城內乃是戒嚴宵禁的非常時期,要他們都把武器留在營中,免得出現問題。
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總兵府的親兵營開啟了城池的西門和東門,華州軍安靜而又有秩序的開進了遼陽城,遼陽城內的居民們雖然有些驚慌,不過這兩天的異常舉動讓這些人心裡面多少都有個準備。
特別是看到維持秩序的人居然是總兵府的親兵,這就更是讓人明白了,總兵府的親兵雖然是在維持著秩序,不過還是分批次的出城接受改編,所謂的改編就是放下武器,走向華州軍指定的區域。
整個遼鎮,佔領了遼陽之後,其實可以說是遼鎮盡在華州之手,在遼陽和廣寧之間一片的坦途,而且遼陽和瀋陽的周圍集中著華州最多也是最強的軍隊,如果打敗了這些軍隊,遼陽和廣寧之間的區域不管是防禦還是軍隊,都不值得一提,不過遼鎮明軍的戰鬥力確實不值得重視。
華州軍留在遼陽城維持秩序計程車兵只有一千名正規軍和一千名團練,這也可以看到華州軍對於遼鎮明軍到底是個什麼評價。
遼鎮總兵李孤峰除去自己的甲冑,穿著平民的袍服,手中託著遼鎮總兵印信和關防,身後家兵家將捆著薊遼總督許論和監軍太監,一起來到了華州軍的將領跟前,遼鎮總兵李孤峰身為統兵大將,雖然說遼鎮的兵馬一塌糊塗,但是這當將官的眼力卻是有的,華州軍的強悍已經是超過了他的認知。
一路逃回瀋陽城之後,李孤峰心裡面只是剩下了恐懼,他不知道自己怎麼才能打敗這支軍隊,想不到任何戰勝的方法,而且失陷了這麼多的領土軍隊,朝廷也不會放過自己,等待自己就剩下殺頭一條路了。
不過在瀋陽呆了幾天,華州軍佔領各地之後的行為表現,讓遼鎮總兵李孤峰的心思活絡了起來,從華州軍的所作所為中能看的出來,華州並不想過份的追究明軍的敗兵敗將,他們還要把遼鎮經營成一個穩固的後方。
但是華州軍兵臨瀋陽城下的時候,李孤峰找不到一點和對方聯絡的方法,只得倉惶出逃,到了遼陽城,李孤峰已經是開始琢磨是不是主動的派出信使和對方聯絡,卻沒有想到對方主動上門來找了。
本來李孤峰還想憑著手中的幾千兵丁還有遼陽城市和對方討價還價一番,沒有想到平日裡面對他客客氣氣的黃立平,這時候卻十分的簡單直接,說的很明白,華州並不想要你的兵馬,遼陽城要打下來也很是簡單,只是不想要耗費力氣,不想讓城中死傷太多,所以才來勸你出城投降。這麼多年的下來,總兵府積攢的錢財已經足夠多了,安心的做個富家翁也就夠了,華州保你太平百年。
要是平日間這麼說,遼鎮總兵早就是一刀砍了過去,這時候卻由不得他不考慮了,黃立平一走,他立即召集親信將領,此時已經是兵為將有,就跟他自家人一般,倒也不是不怕外洩訊息。
大家都是被華州軍打的嚇破膽了,一聽說投降,都是滿口的答應,別看這些人打華州軍不行,火併自家人卻是本事不小,當晚佈置停當,三千兵馬把薊遼總督和監軍太監的衛隊殺了乾淨,第二天干脆利落的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