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丁基建萬餘成員,已經分為三支大型築建隊,以中轉空間站為參照點,率領各自的建設船隊,滿載基建材料,分赴夏河平原、太陰及玉衡,三處基建建設工程同時開展!
建設者們將自己收到的驚喜化作巨大的熱情,立即投入到了熱火朝天的建設熱潮中來,這些人鼓足了幹勁兒,畢竟這是屬於他們這第一批移民者自己的行星啊!
夏河平原的實地布點規劃已經開始了,加丁基建企業社團的建築工人們,已經同唐族人進行了接觸,並且得到了他們熱情的迎接,很多唐族人甚至紛紛參與到被命名為“新北京市”的夏河平原城市的建設中來,畢竟這座城市,也是屬於他們唐族人的現代化大都市。
蘇哈臺儼然已經成為了移民者和原住民之間互相溝通的紐帶,在夏河平原的大地上,加丁基建成員利用貨船運送到地表的大型機械,夯實了一塊塊地基,豎起了一根根金屬主樑。
健壯的唐族人們幫忙裝卸、搬運貨船運送過來的建築材料和工具,一些唐族人在漫天漂浮的智囊族的現場指導下,開始嘗試著使用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機械。
加丁基建的建築工人和駕駛員們納悶兒極了,沒人教他們怎麼用,怎麼一個個開得都那麼溜呢!不過疑惑歸疑惑,他們可真是非常缺乏機械駕駛員啊!自發組織幫助建設的唐族人,真的幫上大忙了!
直到後來,當加丁基建的成員們發現幾百個智囊族趁著夜深偷偷將他們的大型機械拆零碎又組裝起來之後,他們才慢慢知道,原來那些智囊族,天生懂機械,如果給他們合適的工具和足夠的原材料,他們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複製出一臺一模一樣的大型機械來!
而且他們也真的這麼幹了!用匱乏的工具和其他基建材料,生生造出來了!不過這仿造的產品,肯定沒有原裝的好用,加丁基建的建築工人們知道那些智囊族是純粹因為好奇才做出這令人驚奇的舉動,並沒有要徵用智囊族複製品的意思。
九州星大而廣遠,生存空間充足,資源豐富,在赤道熱帶沙漠兩邊,幾乎每一片土地都適宜人類生存,即使是生存環境最為惡劣的沙漠地帶,也比天馬星任何一顆行星的地表表面要好上一萬倍。
斯特拉家族的成員們,已經將這片廣袤的土地當成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對夏河平原新北京市的建設中來,並且開始逐漸瞭解到了這顆星球的生物多樣性。
他們敏銳的判斷,這建設過程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一種名為恐龍的本地生物,是這顆星球上絕對的主人,它們在絕大部分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種類和族群數量不可計數,每一個個體都擁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參與建設的斯特拉家族成員們,經常能聽見從遠方傳來的巨大吼聲。
所有建築工人都非常確定,唐族人一定是地球移民其中一支的後代,這些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建立了新北京市的雛形,加丁基建的成員們心中都認為,自己只是參與將這座城市完善得盡善盡美而已。
唐族人的建築風格非常貼近自然,以木結構體系為主,大部分木製建築以四根立柱為基,上加橫樑、豎枋而構成“間”,開間越多,等級越高。
開間立面上又有臺基、屋身、屋頂等木製結構的劃分,其中,斗栱是木架建結構中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在立柱上延伸出懸臂樑,用來承托出簷部分的重量。
唐族人將木料進行再加工,可以在不用鉚釘和焊接的情況下,實現木製結構建築的極度緊密性,一些建築工人甚至親自到叢獸背上測試過唐族人建築的抗震性,發現這種建築抗震性十分良好,否則怎麼能經受得住叢獸經常性的身體抖動呢?
在建築思想上,唐族築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完善了建築形態,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唐族建築中,整個夏河平原的城市主體完全因地制宜,依勢就勢,融入自然之中。
這一切都令加丁基建的建築工人們著迷,他們甚至還計劃建造一些擁有唐族建築風格的巨大地標建築物,來紀念這座意義非凡的城市。
夏河平原此時正臨旱季,但由於兩岸衝擊平原植被茂盛,因此河水和地下水十分充裕,太陽星的光芒十分柔和,天高氣爽,微風徐徐,正是工程建設的好季節!
斯特拉家族的成員們,分佈在城市主體規劃區的各個重要節點,丈量著土地,他們身邊,總聚集著一大批唐族人在一旁看熱鬧,到了吃飯的時間,唐族人們甚至會帶著自制的食物,手持藤蔓從叢獸背上蕩下來,將食物和美酒送到建設者們的面前。
唐族人習慣一日兩餐,大約是上午9點和下午3點這兩個時間點,建築工人們扛不住他們的熱情,硬生生的把自己的飲食習慣都給更改了,否則一天吃五頓飯,也太浪費時間了些。
漸漸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華夏語,幾乎所有的建築工人都會說了,據說那句話是唐族人打招呼用的,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