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
車前。
洛陽道上。
一十二三歲的女孩,面白雪,染紅暈,五官玲瓏,淡色衣裙,文弱秀氣,恬靜憐人。
張瑜是第二次見到這麼漂亮可人的小女孩,上一個是呂府裡的那個瘋丫頭。
她微微喘息著,臉有些紅潤,應該是剛剛才被張瑜的琴聲吸引,一路奔跑過來。
她擺出了一副一副認真而又執著的樣子,和她的嬌小樣子有些不符。
方才說話的便是這女孩,你便是蔡琰?才這麼小?
見女孩前來,蔡邕不得不叫停了車伕,讓小女孩上了車駕,再命車伕前行,沿著大路,一路不止。
張瑜盯著那女孩看,又轉頭看向自己的師傅,為什麼明明是過半百之人,按這年紀,都可以當人家爺爺了吧,你家女兒才這麼小,我才不信。
可接下來蔡邕的話,讓張瑜不信也得信。
“琰兒莫要胡鬧,小瑜初奏樂曲,有此表現,已是不易,不許妄加菲薄。”
那小女孩兒真的是蔡琰。
雖然被蔡邕訓話,但小蔡琰依舊一臉不甘的樣子,沒有做出任何表態,顯然,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此樂非樂,難聽至極,不要也罷。
蔡邕拿她沒有法,自家女兒的性子他也明瞭,怎麼說都沒用,訓過的話,她全都當做耳邊風而已。
無有他法,他只能轉而過來安慰張瑜,誇其天賦悟性,贊其進步神速,對自己的徒兒百般呵護,自己可不能讓弟子喪失學琴的信心。
不過可憐的蔡邕又一次受到了小孩子的無視,張瑜才沒有心思理會蔡邕說什麼,他的目光聚焦在蔡邕身邊的少女身上,這回,他離蔡琰更近了,離這位漢末的傳奇女子僅僅只有一個身位的距離。
張瑜暗暗稱奇,小小年紀,便有了自己的主見,敢於大膽說出,並始終堅持,這比起一些成年人還要了不起,怪不得這個女子能夠在史書上留名。
一邊盯著人家看,一邊回憶關於著蔡文姬的史料與記載,發現自己其實只對這一名字熟悉,其他的,一概不知。
蔡琰對現在洛陽的一切很是新奇,破城破屋破街道,何國何都何帝王?
冰冷的瞳注視著周邊的一切,自然也就看到了那個不會琴的奇怪小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