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無名小村。
一棵古樹,一條小溪,一座木橋,幾片農田,一方水土。
數十人家,數位農夫,數名獵人,一個馬伕,一方人。
小村很安靜,祥和。即使現在黃巾四起,小村還是像往常一樣,該耕種的耕種,該打獵的打獵,婦人在家打理雜物,孩童在鄉間嬉戲玩鬧,或者聚在古樹下,聽老人家講過去的故事。
炊煙裊裊,飄過了農田,飄過了小溪,預示著晚餐的到來,一天的結束,明天依舊會是新的祥和的一天。
這是一個皇城外的小村,遠離戰爭的小村。
“孃親,我去打水了”一位乾淨的小孩子對著屋裡叫喚了兩聲,興沖沖地拿著一個木桶就要出門。
小男孩有點偏瘦,面板白嫩白嫩的,吹彈可破,有著俊俏的五官,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卻又好像可以看穿千年。要是放在現在,應該會有無數母性氾濫的少女,單方面宣佈,這是我兒子。
屋子裡傳來婦人慈愛而寵溺的聲音“知道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呀。不要跑太快摔著了。”
“省得省得,孩兒又不是第一次了”小男孩一溜煙地就跑了。留下一個纖弱的背影。
“哎,這孩子,真是讓人操心。”婦人心中默嘆。第一次小孩子偷偷去溪邊打水,把這位孃親嚇了一跳,又是訓話又是哭的“我就剩下你這個孩子了,你要是出事可如何是好”
嗯,那時他才六歲。
不過小孩子也是倔強,三天兩頭地就偷偷地去打水,說是要幫母親大人分擔家務,婦人又氣又感動,抱著孩子哭了好一會,才在孩子的撒嬌安慰下停止啜泣,也答應了孩子的打水和其他家務的請求。
這位小屁孩,便是張瑜,重獲新生的張瑜。
公元一八二年,張角之妻為張角誕下一子,張角老來得子,自是異常欣喜,又對其子給予厚望,故取名為瑜,意為美玉,有才能,有抱負,將來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張瑜兩歲時,突發惡疾,醫者無策,張角知自己身體有隱疾,壽元將近,便做了一個決定,以命易命,救下了孩子,自己卻也去世。卻不知孩子的靈魂卻也換了人,換成了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少年郎。不知是不是兩人名字相同的緣由,張瑜穿越到小張瑜的身上。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打水的小行家。。。”哼著現代小曲,小瑜兒屁顛屁顛地向小溪蹦噠過去。
五年了,自自己穿越過來,清醒以來,已經五年了,醒來的時候,自己就已經在這小村莊裡了。從一開始的絕望,到無奈,到現在的釋然與感恩,已經過去五年之久。
這五年,孃親對他的寵溺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睡覺前有孃親講故事,踢被子時候有孃親幫忙蓋好被子,生病時有孃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摔倒時總會有一雙手扶你起身,為你拍去身上的泥塵,做錯事時會有母親慈愛的教訓。。。
這一切彌補了他母愛的缺失,前世他是單親家庭,在沒有母愛的童年裡度過,這一份後世母愛,讓他感動,讓他釋然,讓他決定以新的身份,為了孃親,活下去。
張瑜並不知道自己是張角的兒子,他只知道,自己有個便宜父親,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寡母,他有點小恨那個沒見過面的男人,因為他讓孃親這麼痛苦。
他也不知道現在是什麼年份,反正在古代就對了,安安心心地照顧好孃親就夠了,這是他這輩子的希望。現在的他是這樣想的。
“小瑜子又幫孃親幹活呢。”
“對呀劉嬸,去給劉叔送餐哇,劉叔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