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正逢清末亂世。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
邪魔歪道橫行,妖鬼邪祟遍地。
在春寒料峭的時節。
川東,兩河鎮上的抬棺匠曹雲峰,收到了一封從湘西寄過來的信。
這封信原本是寄給他師父的,但就在兩個月之前,曹雲峰的師父已經去世。所以信便落到了他的手裡。
信是曹雲峰他師父的一個朋友寄來的。
那人叫劉二,是個湘西趕屍匠。和他師父認識很多年了,時常會有一些合作,曹雲峰以前也見過幾次面。
這一次,劉二說是一個大單子!錢很多。
說實話,很多人會誤以為在亂世,抬棺匠會賺的比較多。
但其實恰恰相反,和平年代,抬棺匠才賺的多!
畢竟亂世之時,人命如草芥。
很多人死了估計連找個地方埋都費勁兒,路邊、亂葬崗……就是這些屍體的最後歸宿。稍微好點兒的,估計也是用草蓆子一卷,直接就埋土裡了。
哪裡用得上那麼費勁兒的棺材?
而且還需要抬棺匠來各種規矩抬著出殯……只有沒經過戰亂的地區或者是小有家財的人家,才用得上抬棺匠。
所以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只有和平年代,抬棺匠們才會有很多的活兒做。
曹雲峰看到這劉二寄來的信裡,把情況說得非常詳細。
原來,在湘西古丈坪廳的一座大山裡,有一個大戶人家十幾年前在這兒埋了一個家中親屬。
當時那大戶人家是因為躲避戰亂和兵災,從湖南舉家遷徙到貴州。途徑湘西古丈坪廳時,家中親人過世,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先找個地方埋了。
然後記錄一下四周地形,留個標記,繼續往西走。
古丈坪廳那地方屬苗疆要地,與鳳凰廳、乾州廳、永綏廳一起統稱為“苗疆四廳”——這裡的【廳】其實是清朝中後期一個地區行政單位,比省小比市大。
有點像是現在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十幾年時間過去了,那大戶人家已經在貴陽又重新站穩了腳跟,就想找人去把親人的屍體從荒山野嶺帶回來好生埋葬……
就託關係最後找到了劉二這個趕屍匠。
居然給了他三百兩銀子的酬勞!
這可謂是天價了。
於是劉二最開始帶著自家徒弟,興沖沖地就過去了。
可沒想,跟著那大戶人家給的地圖和描述,到了地方實地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