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廣慧大師見英男難分難捨,笑道:“痴孩子,人生哪有不散的筵席?也無事事都兩全的道理。我如不因你絆住,早已不在此間了。現在你既有這樣好的容身處,怎麼還不肯離開?莫非你跟我去西天不成?”
英男不明大師用意,仍是苦求。
大師笑道:“你既不願離開我,也罷,好在還有一月的聚首,那你就暫時先兩邊來往,到時再說。”
英男又問一月之後到何處去?大師只是微笑不言,催她去睡。
第二日起來,先將應做的事做好,稟明大師,來見國蕤。
談起大師所說之言,國蕤正因自己學劍為難,現在英男雖然不到飛行絕跡的地步,比自己總強得多,既然大師許她來此同住,再也求之不得,便請她即日搬來。
英男哪肯應允,只答應常來一起學劍,遇見天晚或天氣不好時,便留宿在此。
國蕤堅留了一會,仍無效果,只得由她。
英男便把大師所傳的功夫口訣,盡心傳授。
國蕤一一記在心頭,早晚用功練習。又請英男引見廣慧大師。
大師卻是不肯,只叫英男傳語:異日仙緣遇合,學成劍術,多留一點好生之德便了。
自從英男來的那天起,轉眼就是除夕。
英男也稟明大師,到國蕤洞中度歲。
國蕤得英男時常來往,頗不寂寞,每日興高采烈,舞刀弄劍。
只苦於冰雪滿山,不能到處去遊玩而已。
初五這天早起,忽然聽見洞外雕鳴,急忙出洞,見那佛奴站在地上,朝著天上長鳴。
抬頭看時,天空中也有一隻大雕,與那神鵰一般大小,正飛翔下來。
仔細一看,這隻雕也是金眼鋼喙,長得與佛奴一般大,只是通體潔白,肚皮下面同雕的嘴卻是黑的。
神鵰佛奴便迎上前去,交頸互作長鳴,神態十分親密,宛如老友重逢的神氣。
國蕤一見大喜,便問那神鵰道:“金眼師兄,這是你的好朋友麼?我請它吃點臘野味吧。”說罷,便跑向洞內,切了一盤野味出來。
那隻白雕並不食用,只朝著國蕤點了點頭。
神鵰把那一大盤野味吃完後,朝著國蕤長鳴三聲,便隨著那隻白雕沖霄飛起。
國蕤不知那雕是送客,還是被那隻白雕將它帶走,便在下面急得叫了起來。
那神鵰聞得國蕤呼聲,重又飛翔下來。
國蕤見那白雕仍在低空盤旋,好似等伴同行,不由心頭髮慌。
一把將神鵰長頸抱著問道:“金眼師兄,我蒙你在此相伴,少受許多寂寞和危險。現在你如果是送客,少時就回,那倒沒有什麼;如果你一去不回,豈不害苦了我?”
那雕搖了搖頭,把身體緊傍國蕤,現出依依不捨的神氣。
國蕤高興道:“那未你是送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