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姑以為藏在暗處,不會被人發現。
誰想那夜光珠才一出匣,便好似點了千百支蠟燭一般,把洞中照得如在青天白日之下。
穿樹葉的女子一心觀寶,倒不曾留意。藍衣女子本自心虛,深怕師父飛劍前來,老是留神東瞧西望。
瑩姑本在她身後,她猛一回頭,瞧見一個紅衣少女,一手拿著一口寶劍,正是當初她師父埋寶同時埋下的那口青霓劍。原說如若叛道,自有人用這口劍來殺她,焉得不膽裂魂飛呢!
那穿樹葉女子也看見瑩姑站在面前,她久聞恆眉大師的厲害,也自心驚。
見藍衣女子嚇得那樣,只得強打精神,先將兩樣寶物揣在身上,朝著瑩姑喝道:“你是何人?擅敢前來窺探我們舉動!你可知鬼母山玄陰寨赤發寨主大弟子明蕊的厲害麼?”
瑩姑知道此時示弱,難免受害,索性詐她一詐,便答道:“何方妖女,竟敢到本山私放罪人,偷盜寶物!我奉師父之命,在此等候多時。速速將二寶放下,還可饒你不死。”
那穿樹葉女子還未及答言,瑩姑手中的青霓劍已在手中不住地蹦跳,手微一鬆,便已脫手飛去,一道青光過處,穿藍衣的女子“哎喲”一聲,屍倒洞口。
穿樹葉衣女子野女明蕊,登時大怒,抖手中叉,那叉便飛起空中,發出烈焰紅光,與那青霓劍鬥在一處。瑩姑不會劍術,心知敵人厲害,暗暗焦急。
正在無計可施,忽然洞外一聲斷喝道:“大膽妖孽,竟敢來山擾鬧!”
言罷,恆眉大師已從洞外進來。明蕊知道大師厲害,收回叉,腳一登,一溜火光,徑直逃走。
大師手一招,將劍收回。瑩姑見大師到來,心中大喜,正要開言,大師擺手道:“一切事情,我已盡知。死的這人,是你不肖師姊齊淑芬,也是她自作自受,才有今日。她今日如果投奔異教,又不知要害人多少。這是天意假手於你,將她正法。我門下規矩甚嚴,你應當以此為戒。這口青霓劍,乃是我當年煉魔之物,能發能收。既然被你發現,就賜與你吧。你異日如果犯了教規,你師姊便是你的榜樣。此間乃是香雪洞的後洞,早晚時有瘴氣,於初修道的人不宜。快將你師姊掘土掩埋,隨我回去吧。”
瑩姑無意中得了一口飛劍,又感激,又快活,埋了齊淑芬之後,便隨大師回洞。
大師又傳她運用飛劍之法。大師賜劍之後,日常總教訓不可任性逞能,多所殺戮,居心要正直光明,不可偏私。
惟獨於她要報仇之事,總是不置可否。瑩姑見師父不加攔阻,以為默許,又有了這口飛劍,便打算求大師準她下山報仇。
大師素日威嚴,對於門下弟子,不少假借詞色。瑩姑雖然性急,總不敢冒昧請求,便打算相機再託人關說。
那湖南大俠善化羅新的姑娘,衡山白雀洞金姥姥羅紫煙,同恆眉大師非常莫逆。
每到羅浮梅花盛開時,定要到香雪洞盤桓一兩月。
她很愛惜瑩姑,常勸大師盡心傳授。大師因當年齊淑芬學成劍術之後,作了許多敗壞清規之事,見瑩姑性躁,殺氣太重,鑑於前事,執意不肯。
就連青霓劍的賜與,也由於金姥姥的情面。
本來她也未始不愛瑩姑的天資,不過不讓瑩姑碰碰釘子,磨平火氣之後,決不傳她心法而已。
瑩姑知道金姥姥肯代她進言,等到十月底邊金姥姥來到,瑩姑覷便跪求。金姥姥憐她孝思,果然替她求情。
大師不大以為然。她說:“當初事端,其過不在章某,他不過不該存心輕薄而已。雙方比劍總有勝敗,況且瑩姑母親不該先用暗器,把人家兄弟打成殘廢。章某為手足報仇,乃是本分。他不曾傷人,足見存心厚道。又不貪色,尤為可取。她母子心地偏狹,自己氣死,與人何干?當初我因見她孤苦無依,又可惜她的資質,才收歸門下。你還怪我不肯以真傳相授,你看她才得一口現成飛劍,功夫尚未入門,就敢離師下山,豈不可笑?”
金姥姥道:“你不是打算造就她嗎?你何妨將計就計,準她前去。章某如果品行不好,落得假手於她,成全她的心願;章某如果是個好人,你可如此這般,見景生情。如何?”
大師這才點頭應允。寫了一封信,把瑩姑叫至面前,說道:“你劍術尚未深造,便要下山。這次為母報仇,雖說孝思,但這事起因,其罪不在章某。你既執意要去,你身劍不能合一,一個孤身女子,何處棲身?你可拿這封信去投奔漢陽白龍庵你同門師姊、我師兄太華上尼永春的徒弟英娥那裡居住。這信只許英娥一人拆看,不許他人拆看。一切聽她教導,見她猶如見我一般。到了漢口,先打聽章某為人如何,如果是個好人,便須回省你母、姊自己當初的過錯,將這無價值的私怨取消。如果章某是個奸惡小人,你就與他無仇,也應該為世除害,那就任你自己酌量而已。我這口青霓劍當年用時,頗為得力。道成以後,用它不著,專門作為本門執行清規之用。你師姊之死,也就因犯了清規。今既賜你,如果無故失落,被異教中人得去,那你就無須乎回來見我。大師伯若要回湖南,讓她帶你同行,你孤身行路不便。你事辦完之後,便隨英娥師兄在白龍庵修煉,聽我後命可也。”
瑩姑從小生長綠林,又隨母親、姊姊周遊四方,過慣繁華生活。
山中清苦寂寞好多年,聞得師父準她下山,滿心歡喜,當即俯首承訓,第二日,金姥姥羅紫煙帶了瑩姑,駕劍光直往漢陽白龍庵,將瑩姑放到地上,迴轉衡山。
英娥見了大師的信,明白用意,便對瑩姑說道:“你的仇人章勤為人正直,湘鄂一帶,頗有俠義名聲。照師叔信中之意,你這仇恐怕不能報吧?”
瑩姑八年臥薪嚐膽,好容易能得報仇,如何肯聽。英娥也不深勸,便叫瑩姑頭七日去與章勤通知。
瑩姑去後,忽然恆眉大師來到,便叫英娥只管同她前去,如此如此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