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風驟雨。
第二天,一個精神抖擻的率大軍出城作戰,一個卻仍癱軟在床榻上,回味著昨晚的一夜春風。
楊嗣昌的十餘萬大軍,此時士氣低迷,糧草也快耗盡,加上趙家軍那赫赫的威名,幾乎不會吹灰之力就被趙銳收編了。
而楊嗣昌也被一眾將領綁了押到趙大帥面前請功,對於這等屁事不知的文人,壓在他們頭頂耀武揚威,諸將早已忍耐已久。
趙銳也沒耽擱,將十餘萬人稍微整編了一下,就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直撲京師。
十多萬人剔除老弱,編了十個獨立營,仍然由各將領統帥,其他的全部遷往遼東,編戶設所。
也沒有廢除家丁,派人掌控後勤軍法之類,這讓各將領都是大鬆口氣。
二十多萬大軍,只是十日,就兵臨北京城下,將京師圍了個水洩不通。
在得知山海關下的十餘萬大軍投降後,崇禎就將京營剩餘的十五萬兵馬,全部撤回了城中。
此時,整個京城都人心惶惶,風聲鶴唳,當然這隻僅限於那些大戶勳貴,低層民眾卻是在家翹首期盼。
而皇宮大殿上,一眾文官都是各懷心事,上面崇禎則是如失去了精氣神一般,癱軟在龍椅上。
所有官員中,也就是首輔溫體仁,一人在叫囂,要以北京城共存亡,給眾人打氣一定能守住京師。
眾人卻是默不作聲,懶得理他,知道這傢伙是狗急跳牆,想拉他們一起下水,絕無可能。
趙銳這次打的是清君側,除奸佞的旗號,竟然是除奸佞,那總得抓住兩個奸臣出來,除一下不是?
帶兵打山海關,在趙家軍與建奴大戰之時,背後捅刀子的楊嗣昌肯定要算一個,而且已經伏法了。
那麼朝中的這個,就非首輔溫體仁莫屬了,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道理大家都懂。
就連崇禎甚至都想著,要不要將溫體仁押到城頭砍掉,看趙銳還有沒有藉口攻城。
城外的大營中。
趙大帥意氣風發,張嫣卻是擔憂緊張。
“趙銳,一旦強攻,必會殃及無辜百姓,還是讓本宮進城去勸說一下陛下吧!”
“崇禎的脾氣你比我更清楚吧,你去勸說有用嗎?”
趙銳眉頭一皺,都到了這個時候,他同樣也不想將京城打爛,畢竟這時代的大炮準頭太差了。
“哎,總要試一下吧,若能和平解決,無論是對你,還是對陛下,或者對城中百姓都好。”張嫣嘆息了一句幽幽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