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了,人的身體就成為了病體,因此,他所呼吸出來的氣、唾沫亦是帶著病之原。近距離接觸之後,體弱者吸收了這些病原,就會在體弱者的身體內,像草木一樣生長起病原……”宓月用這個時代能理解的話來解釋傳染的意思,見底下的大夫都露出驚容之後,她又說道:“傳染並不是一件可怕的東西,既然知道了它是透過什麼感染的,那麼,只要我們杜絕這種方式不就可以隔絕了傳染麼?”
宓月便把口罩的做法說了出來,眾大夫一聽,方才被嚇到的心才定了下來。
可不就是如此麼?杜絕氣與唾沫接觸到口鼻,不就是能防住了嗎?
人之所以害怕,是對事情不瞭解,一旦知道事物的真相,明白緣由之後,懼意便也消除了。
宓月把預防傳染的知識說了出來,這個知識,亦是她需要推廣的科普知識。
果然,因為傷風受寒是極常見的疾病,大家見識得比較多,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知識。
然後,宓月把感染的重要性說出來。
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摸不著,聞不到的地方,自然界生存著各種細菌……
宓月儘量用最簡單易懂的話,把感染給眾位大夫講清楚。
傷風之後的肺炎,傷口為什麼會發膿等等,宓月用一個個例子證明著細菌的存在……
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感染是致死最多的病。
宓月要給大家科普的是,如何預防感染。
清潔病患所用的任何東西,用太陽殺菌,用開水來殺菌……
“發熱,是炎症的重要表現之一,當一個人出現發熱的症狀,必須慎之又慎,因為病人可能已經被感染了,他的身體正在與細菌做鬥爭……”
宓月用風趣的說法,把身體比作一個戰場,那些細菌就是入侵的敵人,講得如故事一般精彩。
別說懂醫的大夫,就是不懂醫的外行人,也聽得津津有味。
於是,平臺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有好奇的百姓,路過的學子,還有聞風而來的貴族,以及維護治安計程車兵。
人一多,地方就擠了,為了聽得更清楚,後面的人不斷地往前擠過來。而前面的人嫌擠,又把後面的人推了推。
在這推擠之中,立在河邊的人突然一個不穩,失足落入河中。在掉下河前,那人驚慌之下往旁邊胡亂去抓——旁邊都是擠得滿滿的人,這一抓又帶著了許多人掉入河中。
“有人落水了!”
“快救人啊!”
隨著尖叫聲響起,宓月朝那處看去,河裡已落水了十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