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蓬萊,寧白峰駕龜出海。
龜是那頭名為元泰的龍龜,海是那片蓬萊與離洲之間的墟海。
龜背上坐有三人,白衣青年持竿海釣,紫衣小姑娘臨摹龜甲上的紋路,白衣背劍女子在旁侍應。
龍龜風馳電掣,將海面拉出一條浪牆。
數日後,有三位仙人自海上而來,於浪潮之中靠岸。
百姓爭相圍觀。
男女仙人攜仙童立於龜背之上,停在鎮外河口入海處。
白衣仙人向漁船上老漢詢問何地何處,然後沿河逆流而上,飄然離去。
鎮內有好事者沿河追逐,卻至十里河灣林深處,不見仙人蹤跡,最終嘆然返回。
自此之後,上東鎮改名為仙臨鎮。
......
......
身後之事暫且不言。
只說當下,河灣林間往上游處,靈龜馱著三位仙人停在河邊,駐足不前。
河道外圍林霧密佈,遮人視線。
並非是這些山林水霧阻擋了這一行人的腳步,而是前方的河面上,站著一位手握魚叉的威猛漢子。
“哪位大仙路過浚水,小神不甚惶恐。”
手持魚叉,又說此等言語,必是水中河伯。
站在龜背上的寧白峰卻笑了起來。
尚在海上的時候,他就讓元泰以水法感應海岸邊河水出口。
按他的記憶裡,離洲大寧東疆河水出海口並不多,最出名的便是浚水。
所以一路尋來,正好在浚水河口靠岸。
此時遇上的浚水河伯,對寧白峰來說,算得上是個老熟人。
當年元秋夜的瘋狂,至今都讓他記憶猶新。
沒有等來回答,浚水河伯心神微沉。
自古神明與妖靈之間天生犯衝,他能清晰的感應到這位有著屬龍頭顱的靈龜,絕非一般。
他只是河伯,並非江水正神。
哪怕吃了多年香火,境界也只相當於練氣士的金丹境,甚至還要弱上不少,依靠著河水地利才能和金丹地仙鬥上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