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臺外圍觀禮的人很多,數百近千。
實際上參與論劍的人卻並不算多,尚且不足百人。
然而看到這近百人抓取瓦片抽籤的一幕,很多曾經也參與過雲臺論劍,現在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一輩,生出無數感慨。
祗看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上一次,以及曾經的很多次雲臺論劍,參與人數往往只在數十人,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
劍膽境壽數不過兩百年,若是不能凝結劍丸,最終只能坐化,因此很多人終其一生,只能參加一次雲臺論劍。
再因為,想要參與雲臺論劍,必須是劍修,這就造成參加雲臺論劍的人數,始終不多。
眼前的盛況,當真是數百上千年之未有。
當所有人都抓取到琉璃瓦片之後,雲海底下的山間,再次響起鐘聲,然後多餘的瓦片重新飛回高處的劍閣。
寧白峰的到來並不算很起眼,但卻依舊有不少人關注到他。
甚至有人早就在尋找他的存在。
比如魏行,比如姬芷蘭,比如宮揚與宮弱水。
以及那些各峰嫡傳。
姜楓看著遠處的白衣青年,微不可查的點點頭,有些欣慰。
寧白峰輕輕笑了笑,領著郎平與吳子起飛落在魏行所在的劍舟上。
神機山來觀禮的人就他一個,因此這艘劍舟顯得有些空曠。
阮蔓蔓立即迎上來,詢問三人序號。
寧白峰亮出手中琉璃瓦,卻只見上面光潔如鏡。
幾人有些疑惑,若無序號,如何知道與何人對敵?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讓他們等很久。
雲臺外,相隔很遠的兩座劍舟上,有兩人手中的琉璃瓦露出燦爛的光華。
不需要人解釋,兩人立即飛掠上石臺,相隔數十丈。
這兩人寧白峰並不認識,但從服飾上看,兩人都是本門弟子,一人出身上陽峰,另一人是鎮嶽峰。
之所以能如此簡單分辨清楚,原因在於,上陽峰主卓心遠喜歡身穿淡青色鶴氅,而鎮嶽峰主左辭喜歡黑底白邊劍袍。
故而其下弟子盡皆效仿。
寧白峰古怪的看了身邊三人一眼,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回元山的風起還真是有些奇特。
兩人持劍行禮。
身穿鶴氅的弟子伸出手,將劍橫在胸前,說道:“請賜教!”
劍光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