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小說最新> 第1916章 二手車床(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16章 二手車床(二) (1 / 3)

每個車床上都鉚接一個金屬牌,其銘文展示了該車床的一切資訊。

楊明志看到了剛剛被反覆提到的一個名詞“克拉斯諾達爾”,果不其然,就是來自那座城市的二手貨。

不僅如此,銘牌上標註了其詳細的生產商,即署名為“Седина”的工廠。

楊明志對該工廠沒有任何的概念,其實他對於克拉斯諾達爾這座南俄的城市,概念也僅限於她是一座重要工業城市,如今已經被德軍佔領,僅此而已。

雖是二手貨,銘牌還標註了其加工精度,就是±0.05毫米。

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抱怨的麼?事實就是如此,它壓根就只能生產民用品,生產軍械?這不開玩笑嗎?!

楊明志把心裡話憋在肚子裡,他反覆自我告誡,如今是1942年,不是七八十年後!

其實如今的時代,全世界都在進行產能升級,這裡自然有戰爭陰霾越來越逼近的原因。世界主要工業國都在強化本國製造業的加工精度,其中做的最好的當然是美國,其次就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捷克人這方面做得也不錯。

這裡蘇聯的情況就比較糟糕了,她的工業發展速度慢,雖有大量的低端車床,高階車床完全依賴三十年代的進口。雖是進口,所謂的高階車床也逐漸落後於時代。

如今蘇聯可以得到最好的車床,統統是美國當前生產的。

科技實力是需要逐漸積澱的,當前的美國能達到微米級別的加工精度,未來美國的加工精度將更高。

本時空的德國當然也具備了這樣的工業能力,這場戰爭德國終將落敗,他們將在廢墟中重生。雖然德國的工業裝置幾乎都被戰略轟炸摧毀掉了,關鍵的人才捱過了戰爭。

因為人才尚在,德國工業能力恢復非常迅速,乃至戰後的發展中,德國的精加工能力已經略微超過了美國。

可惜,蘇聯在戰後時光,機加工能力都是落後的。

蘇聯的落後主要體現在高階車床上,因裝置能力的限制,蘇聯無法加工特別高精度的工件,不過其低精度的加工能力非常強勁。這裡面當然有其先天的原因,另一方面,恐怕也有蘇聯戰略思維的考慮。

可能這就是民族性,蘇聯乃至之前的沙俄,一直奉行著實用主義,亦是非常看重結果,對於過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軍隊需要勝利,所以代價可以接受那就去戰鬥。至於幾番這樣的慘勝後,部隊還有多少戰鬥力,這就往往不被重視,因為指揮官的眼光往往看不到那麼遠。

所以在工業加工領域,對於質量的要求固然是有的,只要這個質量把控在可以完成任務的地步,那就是足夠的。像是T34坦克的生產,它就是一種突破防線用的工具,它可以平日裡經常拋錨,只要在一場戰役中能夠大規模投入使用完成勝利目標,它的諸多缺點就可以忍受。

要考慮駕駛員的舒適度?考慮操作的便捷性?當然要考慮,只是它不是優先考慮的。

反觀蘇聯的敵手德國,直到1942年了,各地的軍械工廠還在執行和平時期的生產工藝,所以生產的坦克、槍支沒有偷工減料,這樣的結果固然是戰士用得舒服,就是產量不盡如人意。

縱使古德里安一直呼籲“坦克月產八百輛”,負責生產的工廠依舊我行我素。

楊明志問到烏莫夫:“所以,這所Седина工廠,生產全蘇最好的車床?”

“它是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至少它可以生產特別巨大的車床,我所獲悉的訊息,該廠的產品是全蘇的標杆。”

楊明志聳聳肩,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如實的回答。

想想也是,這個烏莫夫不是專業人士,自己問他著實的沒有意義。

“好吧,其他所有的車床都是這個工廠的?”

“當然不是!”烏莫夫特別說明一件事:“您不要覺得我給您搞到的都是二手貨,這裡所有的衝床都是今年生產的,您是第一手的使用者。”

衝床!這個詞突然一根針扎到了楊明志的胳膊,弄得整個人為之一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