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伯利亞市有著大量的車床,其車床的保有量已是整個聯盟的二十分之一。
當然,這裡面存在一定水分,即統計是針對所有車床的,許多小型車床也在統計範圍內。那些小到長寬高都在一米範圍內的小車床,它們雖然小,如今也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即它們有著其他車床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大量的小型零件用其生產最為合適。
尤其是子彈工廠,大量的子彈就是由工人們,操作小型調動衝床,完成的彈頭與彈殼的緊配合。
這些車床裡,規模最大的就是臥式普車,第二多的即為銑床,另有磨床、鑽床。
其中,新西伯利亞市第一拖拉機廠,原本是生產農用機械,而今搖身一變開始生產T34坦克的底盤,以及裝甲加工。可以說一輛坦克,除了火炮不是該廠生產,其餘部件全部該廠負責。
工廠能承擔如此大型機械的生產,莫過於工廠有十臺,於戰前從克拉斯諾達爾機床廠購置的重型臥式普車,那座城市不僅能生產用途最廣的臥式車床,還有立式車床與鏜床、銑床。其巨大的三角卡盤最大可以夾住直徑達兩米的巨大工件!
曾經的克拉斯諾達爾斯克,蘇聯的大部分工業機床就出自這座城市,甚至直到戰火燒到這裡之前,城內的機床廠還在拼命生產。
在當蘇軍發動的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失敗,德軍開啟大規模反攻之際,深感不安的斯大林和他的親密戰友們,要求南俄的大量工廠開始戰略轉移。
克拉斯諾達爾市區的所有機床廠停止生產,一切能帶走的裝置全部裝車拉走,至於帶不走的直接放棄。
整個城市的工業製造業在五月底開始大規模搬遷,這需要一個很長久的過程。
非常可惜的是,當搬遷還在進行中,戰火終於燒到了這裡。
時間到了十月份,德軍不但佔領了大部分南俄地區,一支偏師甚至打穿了高加索山脈,弄得巴庫油田岌岌可危。
德軍於下半年發動的全面戰略進攻,意在獲得蘇聯南俄地區和高加索地區的全部資源,他們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首先在軍事上徹底擊敗本地區的全部蘇軍力量。唯一完成這個,德軍對戰略資源的略多才能開始。
由於克拉斯諾達爾在八月初就為德軍攻佔,僅僅兩個月的戰略轉移,城內還有大量的工業設施也為德軍繳獲。
不過德軍無法立即將繳獲品化作工業產能,因為蘇軍在戰敗撤退之前,已經有大量和平居民向內陸撤離。尤其是城裡的年輕人,要麼被徵召入伍,要麼隨工廠撤離。
當德軍佔領城市後,只見得城裡有著大量的婦孺與中老年男人。
國防軍官兵是負責作戰的,治理佔領區則是“烏克蘭總督”的事。
德軍在佔領整個烏克蘭後,立刻城裡了“烏克蘭總督區”,任命一個化名科赫的死硬派SS擔任“總督”。另外,還有一個名為“烏克蘭民族委員會”的偽政府組織被扶植,基本上該偽組織主要承擔給佔領軍供應人力物力的職責。
“烏克蘭總督區”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概念,它基本囊該了德軍佔領的蘇聯南部地區,即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的兵鋒推到哪裡,所謂的“總督區”管轄範圍就到了那裡。
1942年的秋季收穫季,德國在烏克蘭掠奪了四百萬噸的麥子,而且,德國已經開始掠奪頓巴斯的燃煤和扎波羅熱的鐵礦石。
只是德軍無法直接利用諸如“扎波羅熱鋼鐵聯合體”這種和平時期蘇聯建成的巨型鋼鐵廠,因為鋼鐵廠可被帶走的裝置早就運到後方,帶不走的那些乾脆被蘇軍爆破掉了。
德軍佔領扎波羅熱後,曾滿心歡喜以為佔領了鋼鐵廠,以戰養戰的模式將立刻啟動。
結果,他們面對著一地廢墟大失所望。
同理,德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利用克拉斯諾達爾這一南俄地區第二大的工業城市的產能,德軍只是軍事佔領這裡,而且時間也才兩個月。德軍只能分出部分兵力鎮守城市,主力部隊還在試圖全力打穿高加索山。
如此短暫時間,德軍根本無法在南俄扶持一直偽軍部隊幫他們守城,至於招募的斯拉夫人民夫,他們幾乎無法被轉化為偽軍。
不過德軍並不擔心克拉斯諾達爾會發生混亂,德軍數十萬大軍就在南俄作戰,軍事高壓之下,那些被征服的市民能做什麼?!
最多是一些小規模破壞罷了,就好似蚊子叮了一個包,無足掛齒。
雖是如此,因為克拉斯諾達爾的陷落,蘇聯的機床生產量發生暴跌,其他工廠產出的車床數量不多,效能亦是一般。
時間到了1942年五月,蘇聯的機床擁有量,從戰前的七十萬臺跌到了六十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