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誰是買主,只要他掏錢,商店就該把車子賣出去。畢竟,賣出去的腳踏車越多,自己的能拿到的津貼也越多。
店長沃洛諾夫連忙走來。
“姑娘,你也打算買兩輛車子?”
“對呀。”
“好吧。”沃洛諾夫示意手下跟過來,將被她挑選的兩輛車子推到一邊。
他繼續對女孩說:“我希望你再好好考慮一下,這裡可不是讓一個姑娘開玩笑的地方。”
“嗯?您在擔心我買不起?”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
可惜,沃洛諾夫的態度讓娜塔莎覺得,她就是被人擔心沒不起。
“這也沒什麼的。”娜塔莎聳聳肩,“我只是一個女孩,用一千盧布買兩個貴重的東西,怎麼想都是不可思議的吧。您不用擔心,同志,我帶了足夠的錢。”說著,她特意拍拍自己鼓鼓的斜挎包。
對此,沃洛諾夫還能說什麼?
“既然您堅持。根據最新命令,腳踏車售價全體提高20%。或許你已經打聽到我們曾經的報價,現在,每輛車子漲價到六百盧布。”
“什麼?”
雖是漲價一百盧布,以娜塔莎的經濟能力,她完全可以不以為意。畢竟很快就是九月三十日,那一天,針對她的軍銜津貼,以及其他津貼,一筆累計高達三千餘盧布的鉅款,又要打到期賬目。
蘇聯,確實沒有虧待她的英雄。
可她曾經是那麼的貧窮,戰爭之前手握一百盧布,她覺得自己可以靠這筆錢活上大半年。
如今卻要揮金如土?
她是做了一番思想抗爭,才勉強做到支付鉅款買腳踏車做到不會心驚肉跳。如今突聞漲價,她覺得有一絲店長針對自己,意欲勸退的意味。
現在的娜塔莎,她最討厭被愚蠢的輕視。
她咬了咬牙:“六百盧布嗎?合計就是一千兩百盧布。沒問題,幸虧我帶了足夠多的錢。”
說罷,娜塔莎開啟自己密封很嚴實的斜挎包,把三捆散發油墨氣息的切爾文銀行券拿了出來。
“每一捆都是一百張,三捆合計一千五百盧布。如果您還是覺得這筆錢不夠用,我馬上到銀行取。”
“這……夠了!完全夠了。”
說實話,沃洛諾夫看到這三捆錢,就是知道此乃她在銀行取的最新印刷的鈔票。戰爭爆發一年有餘,腳踏車累計漲價十二倍的原因,固然有各類民用品政策性的下調產量,另一個重大原因,就如女孩手裡的三捆鉅款。國家增印了太多的錢,以至於各地的物價委員會必須給予工人階級暴漲的工資水平,針對許多商品大幅漲價,最終努力達到一種平衡。
工資和物價平衡了嗎?完全沒有!它怎麼可能平衡?!
現在唯一能讓老百姓安心的就只有穩定的“土豆配給制”,只要後方不鬧饑荒,什麼都好說。
隨著戰爭持續,蘇聯恢復了在1935年停止的配給制政策,進入戰時配給制狀態下的蘇聯人民,他們用到鈔票的地方是很少的。同樣,透過鈔票能購買到的商品,數量少不說,價格絕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