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位面上,卡拉什尼科夫之於蘇聯、之於俄國,是非常罕見的高壽,他愣是活了九十四歲。而由他發明的卡式突擊步槍,成為縱觀二十世紀,生產量最多的步槍!原版和各類仿製品、以及改良品的總產量超過一億支,並廣泛裝備大量國家。
它總是出現在區域性戰爭的最前沿,也成為最為廉價的殺戮工具。
按照中國的武學,止戈才為武。要有手持武器,但不貿然動用武器,就以這種態勢的威壓,迫使戰爭不會發生。
在楊明志看來,正常的國家拼命研發武器,並非是為了攻擊他國,而是處於自我保護,亦是使得全球軍力達成一種武力平衡。
事實證明,要想人類保持理智是困難的。一個大國一旦顯露疲態,另一個大國就會展開進攻。如今,這種進攻就是純粹的熱戰,就是全面戰爭。
只有經歷了本次世界大戰,大國博弈才逐漸變成經濟上的對攻。那也是一種形式的戰爭,只是溫和太多,甚至似乎無法讓最普通人的察覺。
也是如此,年邁的卡拉什尼科夫知道了這些,漸漸後悔傷心。
現在他有這樣的感受嗎?怎麼可能!
如今的1942年,戰爭迫使交戰各國的所有百姓,無論年老還是年幼,必要時候都有義務拿起武器。卡拉什尼科夫一門心思的渴望造出優秀的武器,以使得他可愛的同胞能拿起更好的武器作戰,從而減少傷亡。
這是武器研發者於戰爭中最樸素的想法。
包括美國的奧本海默,還有參與計劃的一票專家。他們直到在沙漠中真的種了一個蘑菇,才開始擔心如此恐怖的武器襲擊城市將是怎樣的結果。勸諫的聯名信寫了一大堆遞交國會,然而國會老爺們一個簡單的理由就給搪塞回來——如果使用它能讓我們少死一百萬小夥子,何樂不為呢?
卡拉什尼科夫年僅二十出頭,楊明志只記得此人年邁時的模樣,其年輕時的英俊,絲毫沒什麼概念。
此刻,費德洛夫得到機會當然要隆重推出自己的忘年交,所謂“他是我理念的重要支持者”。從某種意義上,費德洛夫簡直將卡拉什尼科夫看做自己的兒子。
得到蘇聯槍械研發泰斗級人物的青睞,並未讓卡拉什尼科夫有所飄飄然。
此刻,見到一位一副蒙古人樣貌,胸前掛著數枚勳章的年輕的將軍,卡拉什尼科夫亦是肅然起敬。
卡拉什尼科夫不顧身體剛剛痊癒,站在楊明志面前敬了標準的軍禮,臉色也顯得頗為嚴肅,尊敬之情溢於言表。
但是這番舉動給予楊明志的,是巨大的不自然。
從事武器研發這一行,尤其是輕武器的研發,不可避免的就要深入研究卡拉什尼科夫的大作。許多話楊明志是不可能說的,例如今日將受到斯大林檢閱的槍械,追根溯源,其實是這個年輕人在1946年的作品。
斯大林是一個偉人,卡拉什尼科夫不也是一樣嗎?就算這個偉人現在還無法顯明自己的偉大,甚至因為世界線已經變動,本時空的卡拉什尼科夫也不會有歷史上的巨大成就。
不過,他是非常優秀的槍械設計師,這一點毋庸置疑。
楊明志回敬了軍禮,又深深點頭致意。
並對費德洛夫說:“您提到的這位年輕人,真是一表人才。看來他也在從事輕武器的研究。”
“是的,將軍同志。”卡拉什尼科夫接替老師,親口回答:“我接受老師的邀請,來莫斯科參觀您的新槍。我想,我可以從您這裡學到一些關鍵知識,並對我自己的研究做出點啟發。”
“當然!如果是要藍圖,我可以親自送您一份。”
“這……這真的可以嗎?”
卡拉什尼科夫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就算蘇聯的“智慧財產權”是屬於國家和人民的,關於一種武器,想要獲取它完善的製造藍圖,也是頗為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