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爾姆市,城裡現有二十多所中學。
如今的蘇聯中學教育,也就是八年級到十年級的教育,它的普及程度是在緩慢的提升。戰爭爆發前,整個聯盟的中學生人數數量不多。越是稀少就越是彌足珍貴,他們是真的國之棟樑,聯盟傾盡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以培養這些孩子。
但凡是能升學到中學的孩子,他們的家庭狀況幾乎都是較好。
蘇聯於本時代針對城市的孩子,普及的是七個學年的強制教育。這樣的孩子完成七年的教育,普遍都到了十五歲左右的年齡。
但凡能順利完成這基本的學業,他們的身份就已經變得不一般,成為了真正的知識分子與預備的技術工人。
想要上中學嗎?
那就必須透過入學考試,奈何蘇聯的中學都集中在城市裡,小城市往往只有一所,大型城市有時能擁有二十所。
考上中學,學生接觸的不但是更高深的知識,還有更廣闊的未來。
至於那些沒有考上的學生,也完全不用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因為,哪怕是農村籍貫僅僅接受四年教育的孩子,他們到了能夠勞動的年齡,也和其父輩天壤地別了。
他們普遍已經到了十六歲,這樣的孩子就是各個國營工廠的搶手貨。他們在學校生活就接觸過工作實踐,尤其是學生廣泛加入俱樂部,大部分人已經瞭解了一些技術工作的基本知識。
這樣,對生產勞動有所瞭解的孩子,要把其培養成拖拉機手,或是紡紗工人,工廠單位並不需要消耗多少的培訓時間,就能獲得合格的工人。
娜塔莎,她在莫濟裡中學上了兩年學,渡過暑假就將完成最後一個學年,戰爭就突然爆發了。
曾經的她從沒想到自己會成為英雄,做了英雄後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烏拉爾重鎮彼爾姆完成最後一個學年的學習,更不曾瞭解,彼爾姆第一中學,就如它的編號,確是城市裡最優秀的中學。
彼爾姆第一中學,它坐落在城市相對繁華的區域。
該學校早在沙俄時代就建立了,只不過那時候它是徹頭徹尾的貴族學校。
人民的政權早已建立二十多年,昔日農奴的後裔也能夠在這個學園接受最好的國民教育,孩子們獲得的知識也將永遠改變自己的人生。
因為這樣的歷史,學校的舊建築樣式非常古典,尤其是學校的圖書館,羅馬柱詮釋了什麼叫做恢弘厚重,學校的花園和林蔭道,到了春夏鳥語花香。
由於蘇俄建立後,周邊的大量農民成為了市民,他們的孩子也紛紛進城。相當多的孩子成為學業上的佼佼者,而彼爾姆市當局也抱著儘可能多的培養中學生的態度,整個城市錄取了更多的孩子深造。
城市裡最高學府彼爾姆大學,固然入學考試頗為嚴格,卻架不住新銳學子的才能,更多的孩子成為了大學生。
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每一個學年,彼爾姆第一中學的在校生規模都在擴大。
學校進行了擴建,一批筒子樓建設完畢,它們即為學生宿舍。除此外,還有一座田徑足球體育場建設完畢,作為學生必要的體育訓練的場所。
另外,食堂、澡堂、公共自習室,一所正常學校該有的設施可謂一應俱全,也是彼爾姆市所有中學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