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靶場了。
楊明志睜大雙眼望去,在他面前呈現著的是一大片荒蕪的開闊地,腳踏之地就是西伯利亞隨處可見的黑土。正前方立有一些標靶,看其位置,楊明志可以估計到,最遠的靶子已經設在五百米之外。
用莫辛納甘打中五百米外的靶心?只有經驗及其豐富且視力天生優越的人能夠做到。當然,就是靶場高手,到了戰場上礙於複雜多變的環境,忍受著此起彼伏的爆炸聲,還能精確擊斃五百米外的敵人,可謂是優秀狙擊手了。
莫辛納甘完全能擊中一千米外的目標,陷入,軍營方面沒有那麼樂觀,最遠標靶就設在五百米外罷了。
最遠的標靶是如此,最近的僅五十米,其中最常用的還是二百米標靶。
二百米或是一百米,曠野戰鬥中中最激烈的激戰,就是在這一距離範圍發生的。楊明志估摸著,軍營方面也是根據經驗得出一套結論,故而並不計劃、也沒有足夠時間,把所有新兵訓練成神槍手。
其實要把新兵訓得百發百中,訓練中必須加強打靶訓練力度。同時期的日軍士兵就是一群子彈喂出來的怪物,但精銳士兵的大量消耗,也使得後期的部隊失去了百發百中的能力。
戰爭打到整個世界在燃燒,交戰各國的精銳之師大規模的在戰爭初期消耗掉,士兵的技戰術能力能夠帶來的戰術優勢已經非常有限,誰的後勤能力強,誰的暴兵能力強,將絕對戰爭的勝負。
蘇聯僅用短時間訓練一大群動員兵作戰,大量的傷亡他們承受得住,然德軍就無法承受。
楊明志可以斷定,該軍營內的新兵做多就做做靶場訓練,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戰場情況。
想必而已,在沼澤地時,自己還開闢一片地,專心搞些模擬戰場的訓練,甚至還鬧出過人命。措施的確取得不錯成果,在以後的作戰中,突擊訓練的民兵已經在訓練場感受到真實的槍林彈雨,真正戰鬥中,沒有誰是懦夫。
“也許,我該趁機給他們傳授一些獨特的訓練方式?”
的確,大戰爆發前,蘇軍的實戰訓練就是軍事演習,畢竟那是演習,演習也有一點演戲的成分。
各地的新兵訓練營根本沒有搞什麼模擬戰場的訓練,每天跑操還有爬高上低越障礙,都是針對體能和靈活度的訓練。打靶訓練也是使得士兵有著最基本的作戰能力。除此外,就是自由搏擊或是老毛子壓箱底的拼刺刀訓練。
越障時士兵身邊預設炸點突然爆炸,匍匐前進時頭頂就是橫飛的機槍子彈,這些情況一概沒有。
終究靶場就在眼前,再看看平地上有設了一些沙袋,那裡就是所謂匍匐射擊點了。看起來,軍營的確提前做好準備。
槍械就擺在方桌上,楊明志召集其餘九名實驗員聚在桌前。在大家的身後,包括軍區司令及隨從等人員,二三十人聚精會神的圍觀,甚至後排之人乾脆搬來木椅,只求一看究竟。
“好了,你們都到了。軍營的同志們,我很感謝你們參與新槍械的實驗,我也獲悉你們都是訓練營的教官,也都有上戰場的經歷。現在,我請你們暫且忘卻以往的經歷,因為你們看到的新槍,是一種全新的槍械……”
楊明志一邊解說,一邊逐個零件的將一支突擊步槍大卸八塊。
完全不同於SVT40,新槍根本就是由幾種不大的零件拼湊而成,有一種兒童積木的感覺,所有零件互相契合,最終成為一支槍。
圍觀之人無一例外是懂槍械的,尤其是軍區司令梅德韋傑夫。自己昨日已經目睹了別列科夫將軍的拆搶表演,今日再看一次,依舊感覺驚豔。
德國的衝鋒槍是全金屬製造,英國人用暖氣管道造了一堆不怎麼靠譜的衝鋒槍也是全金屬的。全金屬有巨大好處,一個機械加工廠的各類車床,就能製造槍械所需全部零件,何況別列科夫的新槍許多零件乾脆的衝壓完成的。
梅德韋傑夫的任務不僅是訓練新部隊,他也經常去軍區內的各個兵工廠,督促工廠方面加緊時間生產武器。所以諸如輕武器的製造他也略知一二。
波波沙的一些零件就是衝壓而成,尤其是其所用的彈股。衝壓的好處就是高速高效,這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其質量,梅德韋傑夫還是有些擔憂。
再說楊明志這裡,他的當眾一番講解,令那些訓練營派來實驗員迅速明白了新槍的構造,至於接下來的射擊姿勢,這就不勞楊明志再費心了。
終究所謂的АБ42突擊步槍的父親就是АК47,它還是經過了一番改良,僅從面相上看還是很討人喜歡的。
在那個位面,卡拉什尼科夫發明АК47也不知一蹴而就,除了其背後有高人指點,也在於蘇聯的幾家研究自動武器的研究機構,早就搞出了名堂。只因戰後斯大林需要蘇聯有一款自己的突擊步槍,各個機構把研究發生全威力自動步槍的經歷,用來研發突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