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各種物資的供應全部傾斜軍隊,後方軍工部門的物資被削弱了很多。畢竟物資就那麼多,如果軍隊餓肚子,全面潰敗就只是時間問題,斯大林和他的親密戰友必須就孰重孰輕中做出選擇。
然而在可見的十月份,一切將發生有利於蘇聯的重大利好。
首當其衝的就是盟軍物資的到貨,那是三十艘自由輪!其中有一半的運輸軍隊急需的麵粉和黃油!再加上趕上全聯盟的傳統麥收季,短時間內,蘇軍一線的糧食供應肯定有巨大好轉。
可以說,在這一時空,斯大林格勒戰役正處於關鍵階段,恢復運輸的盟國船隊雪中送炭得給予強有力的後勤支援。印著USA的產自得克薩斯的牛肉罐頭坐著軍列一路南下,送到即將開赴斯大林格勒的新部隊手裡。
如此到了十月份,在城裡的屍山血海斷壁殘垣中繼續戰鬥的德軍士兵,在搜尋可用的蘇軍衝鋒槍時,赫然看到了死屍揹包裡的罐頭盒。
本來德軍的物資補給已經很困難,拿到罐頭的德軍士兵管不了那麼多自己優先享用,結果空罐頭盒被軍官拿走,最終送到保盧斯面前。
俄國人已經開始吃美國人的牛肉了,己方的後勤供應卻不順暢!可怕的事實就擺在這裡,當保盧斯看到USA的罐頭,再加上作戰已經兩個月,戰役依舊焦灼,還有最可怕的凜冬將至。失敗的不祥預感第一次浮現在保盧斯心頭。
以上的種種都是十月份的事了。
小鬍子突然飛抵烏克蘭,親自會見了保盧斯,督促其針對斯大林格勒發動更大規模進攻,必須不惜代價的拿下這座鐵路樞紐。
保盧斯正在貫徹落實這一命令,然而攻勢發起後,德軍並未如他們的指揮官希望的那樣,重拳出擊一舉拿下城市。到九月二十日,新一輪激烈巷戰已經打到第七天,僅僅是河流右岸的城區,德軍依舊不能完全佔領。
德軍需要大量兵員,需要大量糧食,以應對長時間作戰!
時逢烏克蘭地區傳統麥收季,在佔領的一個年度內,德軍命令佔領區百姓繼續種地,到了麥收季,德軍已經搶先收穫了全部糧食。
正如小鬍子所謂的“戰爭經濟學”,烏克蘭的廣袤農田將成為德軍的重要軍糧供應地。
新麥就在烏克蘭的幾大城市加緊研磨成粉,之後直接向東方運輸,第一批新麥已經在九月十四日就送到了第六集團軍手裡。順便,一部分糧食還支援了羅馬尼亞、義大利的軍隊。
當熱,因為後勤主力已經是義大利軍,這些軍人毫不猶豫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吃上了麵包。
烏克蘭的麥收季比西伯利亞早一個月,產量也更高。
從某種意義上,德軍所選的進攻節點真實佔得很大優勢。他們掌握戰略主動權,百萬大軍就地得到了一大批糧食支援。
他們面對的,是補給暫時相對困難的蘇軍。
九月份,斯大林格勒的守衛者們必須節衣縮食。不過蘇軍的後勤狀況是一天天的好轉,他們很快遏制住了德軍的攻勢,雙方又開始了全天候的拉鋸戰。
九月二十日,對於新西伯利亞,又是寒冷而和平的一天。
這裡的人們根本感受不到戰爭的可怕,對於斯大林格勒正在發生的血戰,大家只能透過每天定時的廣播宣傳,以及當他的報紙以瞭解資訊。
他們只能去聯想一幕幕恐怖畫面,和真實的場面實在差別很大,或者說,僅憑這些資訊還無法理解遠方的激烈作戰是何等血腥。
今天的楊明志早早的起床,只為早一點去DP機槍工廠,把遲到的“導氣杆”拿回來。
轎車行進在新西伯利亞的大路上,今日的城市比以往明顯喧鬧了些。
有一些動作慢吞吞的怪物,它們比坦克更加巨大,每一臺的駕駛室都插著紅旗——它們是聯合收割機。